坎昆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会程过半,前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全球气候变化政策奠基人、“气候经济学之父”尼古拉斯·斯特恩勋爵表示,本次大会有进展,但达成全面气候协议较为困难。
斯特恩表示,中国在未来的3至4年里面也可能推出自己的碳交易战略,届时中国也会做出选择。他告诉记者:“中国会不会从外国买减排量呢?我们还不知道。中国可能说,我们只从非洲买,也可能说我们只在国内进行交易。”
斯特恩强调,如果没有经过《京都议定书》讨论,凡是有条件购买减排量的国家都自作主张,那么将来可能就会有多个系统,交易环境将变得更加复杂。
谈及中国的“十二五”规划,斯特恩高兴地表示:“中国的‘十二五’规划对于全世界来说,都是一个重大的消息,这个规划有益于各国冷静淡定地达成一致意见。”
斯特恩预见,未来几年内,在联合国框架下,各国有望达成一个全球性的协议。他告诉记者:“中国需要有所表现,可能体现在新的减排办法,新的科技,这样大家就可以看到机会,看到一个新的市场。”
“中国需要控制排放,而且要让大家眼见为实,这才是理智的发展道路,”斯特恩说。
中国节能减排的目标已经基本明确,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各级地方政府也都在努力探讨低碳城市的发展。斯特恩表示,很多城市都在节能减排方面作出了令人可喜的成绩,比如伦敦就制定了非常高的目标。他说:“借鉴这些城市的好的经验和做法非常重要,我相信伦敦发明的许多好做法同样适用中国。”
同时,斯特恩也提醒,外国模式不能完全照搬到中国,政府需要结合现实国情做一些变动。他告诉中国网记者:“事实上,现在中国许多城市的私家车过多,城市负担非常严重。当然,中国已经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并正在采取行动解决问题。比如,可以立法规定市中心仅可以收取交通拥堵费,或者鼓励使用电动汽车等。”
城市如何很好的解决公共交通问题,切实解决大家的出行难十分重要。斯特恩认为,中国现行的城市体制模式并不需要人们过多使用私家驾车通勤,建议人们上下班考虑搭乘公交车或使用电动自行车等。他说:“中国曾经是‘自行车王国’,政府要采取措施。电动自行车是非常有效的代步工具,同时我们要加强交通管理,而不仅仅是多修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