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12月6日下午3点,出席联合国坎昆气候会议的中国代表团举行第二阶段首次新闻发布会,国家发改委副主任、中国代表团团长解振华就应对气候变化和其他相关问题全面阐述了中国政策。
解振华没有任何长篇大论的讲话,直接了当地问答了中外记者的提问。
基础四国已就ICA达成一致
解振华说,基础四国已经在此次坎昆会议期间就印度提出的国际磋商和分析的建议,充分交换了意见并且达成一致。中方认为,不论是MRV,还是ICA,都要通过这种机制来表明各国在减缓行动方面的透明度,使各国家间能够建立互信、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共同减缓温室气体的排放。
MRV,即可测量、可报告、可核实。ICA,主要指磋商与分析。
解振华对MRV和ICA的适用对象做了进一步解释:“所谓MRV,是指发达国家减缓、提供资金和技术转让的情况要接受MRV,发展中国家得到国际社会资金支持的行动也要接受MRV。ICA适应于发展中国家,其利用本国资源自主自愿减排的行动,接受ICA。MRV有《京都议定书》和巴厘行动计划做出的相关规定,ICA是要新建立的制度。我们现在讨论的是如何实施ICA。”
解振华强调,ICA的基本原则应该是尊重各国主权、非侵入性、非惩罚性、促进性,是增加各国互信、相互学习借鉴的一种制度。ICA只适用于发展中国家利用本国资源自主减排的行动,它的频率跟发达国家的MRV频率应该是一致的。
各国必须实现均衡减排
解振华认为,《京都议定书》必须坚持,因为国际社会经过这么长时间达成的唯一的一个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我们不能自己否定自己。所以第二承诺期应该继续。但是,如何实现环境的整体性、如何实现《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的均衡减排,我想可以通过三个文件解决这个问题。中方主张,参加了《议定书》的附件1国家,应该在《议定书》下做出第二承诺期的减排承诺;没有参加《议定书》的发达国家、附件1国家,应该在《公约》下,做出有同等遵约机制和可比性的减排承诺;发展中国家可以自愿地利用本国资源做出减排的承诺,一旦作出承诺,应该努力兑现。
在过去五年中,中国确定了单位GDP能耗降低20%左右的目标,并为此投入了2万多亿元人民币,用于节能、提高能效和其他环保减排措施,这个目标有望在今年实现。对再生能源的投入大体上也是2万亿元,用以降低非化石能源在一次性能源中所占的比重。现在,中国根据已宣布的目标——到2020年,碳强度比2005年降低40-4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性能源的比重达到15%左右——正在制定未来五年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在这个规划中,降低能源强度、碳强度和非化石能源比重,将成为约束性指标,由立法机构批准,必须完成。
中国将尽快达到排放峰值
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人均GDP只有3700多美元,在世界上排在100位左右,按照联合国标准还有1.5亿贫困人口。
我们要发展经济、消除贫困、改善民生,还要保护环境、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应对气候变化,面临多重挑战,任务非常艰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