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从宁夏环境保护厅获悉,又有5镇3村进入国家级“环境优美乡镇”和“生态村”行列。至此,包括银川市掌政镇、中卫市迎水镇、吴忠市峡口镇、石嘴山市燕子墩镇、固原市红河乡以及银川市碱富桥村、石嘴山市路家营村、吴忠市赵渠村等8个乡(镇)和4个村被环境保护部授予“国家级环境优美乡镇”和“国家级生态村”荣誉称号。实现了宁夏各市都有国家级环境优美乡镇的目标。
宁夏环保厅农村环境监督管理处负责同志告诉记者,宁夏获得优美乡镇和生态村的数量目前在西北五省区名列前茅主要是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把农村环境保工作摆在重要位置位,常抓不懈的结果。同时,也与各级环保部门大力开展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全面实施农村面源污染综合整治密不可分。
过去农村“晴天一身灰,雨天两腿泥”,群众形象的把村前小路比做“扬”灰路和“水”泥路。通过实施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加大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环境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脏、乱、差”的现象看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开展小康环保行动,找到了解决农村环境问题的金钥匙
过去,人们只注重城市环境保护,而忽视对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加之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欠账多,农村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农村“脏、乱、差”的现象越来越普遍,农村集中饮用水源地污染问题严重影响了农民的身体健康,农村环境质量明显下降。
面对农村环境状况日益恶化的局面,宁夏通过向环境保护部积极申请,提出在农村实施小康环保行动计划的意见。2006年9月24日,宁夏农村环保行动启动仪式在吴忠市金积镇举行,标志着宁夏拉开了推进农村环保工作的序幕。实施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是自治区党委、政府为推进宁夏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改善农村环境面貌所采取的一项重大举措。
几年的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经验告诉我们,开展农村小康环保行动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遏制了农村生态环境继续恶化的势头,使农村环境面貌大为改善,惠及全区50%以上的农村居民,不失为一把解决农村环境问题的金钥匙。
落实以奖促治政策,使千村万乡环境面貌变得更加优美
作为生态环境脆弱、财政支持乏力的宁夏,率先建立农村环境保护专项资金制度,建立健全农村环境保护的长效机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此,宁夏从2006年起全面实施“以奖代补”和“以奖促治”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各级政府抓好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积极性。
2009年,自治区政府安排“以奖促治”、“以奖代补”资金8850万元,支持88个村镇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和生态示范建设,发放垃圾转运车60辆,新建垃圾池6000个,建设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转运系统62处、生活污水收集管网系统25处、氧化塘和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程11项、农村养殖小区畜禽粪便处理工程15项。命名了17个自治区级环境优美乡镇和12个生态村,全区45万农民直接受益。环保部也将宁夏定为全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目标责任制考核两个试点省区之一。
记者随着自治区环保厅农村环境监督管理处的同志来到银川市掌政镇,看到昔日坑坑洼洼的土路已被沥青路所代替,尘土不再肆意飞扬,道路两旁的柳树在在春的召唤下已经开始吐露新芽;牲畜家禽圈养,不再处处臭气熏天;即使中午吃饭前后,记者也看不到袅袅升起的炊烟。一位李姓村民告诉记者:“用沼气做饭,避免了烟熏火燎一道菜的现象,也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言语之间流露出无比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