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年前,中德合作“生态城市规划与管理”项目花落扬州,扬州人第一次零距离亲近“低碳经济”。8年后,扬州不仅成为展示新兴科技产业的集聚地,更成为低碳城市发展模式理想的推广地。
一间生态样板房,一座都市水城,一个文化新地标……千年古城扬州,正因崭新的低碳生活而变得更加生机盎然、婀娜多姿。而低碳,正以扬州技术、扬州实践所彰显出来的强烈而坚定的姿态,渗透到城市建设、经济发展、百姓生活等方方面面,悄然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习惯和城市的发展路径。
“生态样板房”入选世博经典案例,折射出人居名城建设的“低碳智慧”
今年5月中旬,扬州“古城保护与利用”入选世博会经典案例,向世人展示破解古城保护难题的“扬州智慧”。进入扬州展区第一进,映入眼帘的是扬州与德国公司合作打造的“生态民居样板房”。这间从东关街文化里拓摹下来的样板房,恰到好处地表现了上海世博会节能环保的低碳生活理念。
大凡古城民房,往往与陈旧联系在一起,隔热性能差,夏天闷热、冬天寒冷,如果安装空调,室外挂机又影响古城风貌。如何既让居民生活得更好,又不破坏周边环境,这是古城保护的一个世界性难题。8年前,我市与德国技术公司合作,启动“生态城市规划与管理”项目,古城保护与利用就是其中一个重要课题。
这间生态民居样板房,是典型的扬州两进式民居建筑,青砖小瓦,呈四合院布局。室内两侧山墙,对开了两个圆形窗户,便于空气的流通。外墙看似贴着望砖,实则在里面加固了隔热板,就像给房子穿上了保暖内衣,既增强了隔热或保暖效果,又保持了古色古香的面貌。
令人叫绝的是,“样板房”利用了地源能,在地下埋设PE管道换热;同时又在屋顶铺设太阳能电池板,通过管道进行水循环。改造的结果是:夏天不热,冬天室内的温度也能达到20℃以上。不用电和天然气,也能过上舒适惬意的日子。
在古城改造中注入低碳思维,更能体现一个政府的执政智慧。
“双东”街区,扬州明清文化的最佳窗口和鲜活样本。在整治中,扬州坚持“护其貌、美其颜、扬其韵、铸其魂”,既保护历史街区的建筑体系,又保护她的肌理和生活形态。在新近评选的十大“中国历史文化名街”中,东关街榜上有名。
长乐客栈以前只是静止的古建名园,如今已成运博会等节庆活动对外接待的重要窗口。步入客房,除了摆设明清特色的立灯、衣橱、条案、圈椅等生活用品,席梦思、空调、电视、电话、网线、抽水马桶等现代生活设施一应俱全。为了实现古今风貌的和谐共处,施工人员颇费了一些心思:花格窗户玻璃可旋转90度,空调室内机被隐藏到了天花板内……小小细节的巧妙设计,让古建筑兼具了观赏和居住的双重功能。
扬州放气球控制城市天际线的土办法,广为人知。早在上世纪80年代,扬州就对古城内建筑物进行限高。在瘦西湖周边,无论在哪里建新楼,都得按设计高度放气球,若在湖边能看到,这项目就得“低头让路”。不让建筑高度污染视觉,扬州城市建设处处渗透着环保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