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古城,因人而生动。但古城臃肿的人口给提升人们生活品质带来了沉重压力。为给古城减负,扬州迁出7万多人。6万多原居民留守在老城,住着百年老宅,告别了陈旧的生活,过上了现代的新生活。政府对古城200多条背街小巷逐一整治,铺设水电、网络管网,所有线缆“藏”到地下,密不透风的“蛛丝网”不见了。人口的释负,为老城释放了巨大的低碳空间。
4年为广陵新城做了9个规划,低碳理念成为城市发展的集体意志
随着京杭之心、运博永久会址等标志性建筑的落子,扬州跳出古城求发展,将目光瞄准了水网密集的东部,建设广陵新城。如今,广陵新城已成为运河开发的主战场。
广陵新城,西依京杭大运河十里景观带,东傍廖家沟自然风光带,南临长江沙洲,北有天然的茱萸湾湿地风光、秀美的凤凰岛旅游区,是扬州最美的生态区域。
“生态是最低碳、最高效的发展方式!”源于这种规划理念,广陵新城邀请美国易道公司,请来“新加坡规划之父”刘太格,用4年时间做了9个规划,最终明晰了生态城区的发展定位——沿运河打造一个“城在园中、园在城中”的都市水城。围绕这一功能定位,五星级商务酒店、商业水街、扬州外滩等一列配套开发接踵而至。一个崭新的、生态的广陵新城屹立在运河之滨。
水是城市的血脉,只有血脉流畅了,城市的体格才会不断强健。本世纪初,扬州投入巨资实施瘦西湖活水工程,进行水环境整治和沿岸生态修复,河湖相通,实现了瘦西湖“死水变活,活水变清”,再现了沿河两岸桃红柳绿的美景……
放眼国内新兴城区,它们的开发与繁荣无一例外地以产业为支撑和先导。广陵新城该选择什么产业才能与这座精致的生态之城相匹配?扬州人“落笔”慎之又慎。经过反复论证、谨慎求证,现代信息服务产业——一个新兴的低碳产业浮出水面:扬州以呼叫中心为核心,在全国率先叫响“中国声谷”,进而向数据处理、软件研发等产业链高端挺进。
如果有一天,你在北京、上海,或是海南的天涯海角,拨打电信10000、移动12580、联通1001等电话,其实你是在和扬州“对话”。不要奇怪,因为这些电话的“终端”,就位于广陵新城的信息服务产业基地。如今,每天早晨,一群群青年白领穿着整齐的制服,走进信息基地呼叫大楼。一个个“扬州声音”从这里发出,响彻全国。
推倒烟囱,拒绝污染项目,发展绿色洁净产业,是广陵产业园选项目的“最低标准”,更是扬州这座千年古城的自觉实践。绿色,早已成为这座城市的最鲜活的颜色,为扬州低碳发展之路描摹出幸福底色。
建设一座精致城市,是这座城市反复权衡后的智慧选择,正上升为扬州城市发展的集体意志,而精致城市的发展理念与低碳生活的理念高度契合。精致与低碳,正成为扬州这座千年古城继文化之后的两大新名片。
文化新地标的崛起,引领人们由低碳居住到低碳生活,低碳正从城市建筑走入人们的精神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