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六:朝阳区团结湖北二条小区
时 间:7月29日 07:30
垃圾分类指导员重新分类
戴着绿色袖标的垃圾分类指导员巴阿姨用垃圾钳和夹子在厨余垃圾桶内分拣,不时挑出塑料袋、泡沫碗和卫生纸等“其他垃圾”。她操着外地口音,边分拣,边抱怨:“都发垃圾袋了,还不分(类),还用这种塑料袋乱扔!”
正在这时,居民楼里走出一名中年人,随手将一大包垃圾扔进了“其余垃圾”桶。巴阿姨看了他一眼,没作声,只是用钳子挑开塑料袋,将里面的食品用夹子夹了出来。
巴阿姨告诉笔者,这里的垃圾按照“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分别运走。为了达到更好的分类效果,垃圾分类指导员需要对垃圾桶内的垃圾进行重新分类。“分好了垃圾车才把垃圾桶运走。”
地点七:朝阳区团结湖北里密闭式清洁站
时 间:7月29日 07:40
“分类也就是做做样子”
保洁车分别拉着不同颜色的垃圾桶到这里转运,绿色的是厨余垃圾,倒进左边的集装箱;灰色的是其他垃圾,倒入右边的集装箱。至于附近街道、酒家的零散垃圾,则倒入中间的集装箱。团结湖三四条的保洁员孙先生说,零散垃圾的运输可能会被“取缔”,因为这部分垃圾不符合“垃圾分类”的标准。
团结湖北里密闭式清洁站是北京市最早建成并投入使用的分类垃圾清洁站,也是朝阳区垃圾站的一个范本。
不过,分类运到这里的垃圾最后却并不是分类运走。工作人员坦言,现在的相关设施建设没有跟上,“分类也就是做做样子”。虽然按照规定,垃圾应该运往不同的垃圾站进行处理,不过“高安屯处理餐厨垃圾的设施还没建好”,他们现在还只能将所有垃圾运往一处。
谈话间,垃圾车开了过来,无论是“厨余垃圾”还是“其他垃圾”,都装进了一个大密闭式集装箱,被运往小武基垃圾转运站。“毕竟是试点,我们只能一步一步来嘛。”环卫工人对现在“分类只能分一半”的情况表示理解。
地点八:小武基垃圾转运站
时 间:7月29日 08:50
各有各的归宿
小武基垃圾转运站的门口分3列停了近30辆清洁车等待转运。根据笔者观察,几乎所有的清洁车都实现了密闭运输,曾经的“跑、冒、滴、漏、臭”现象不见了。
虽然是垃圾转运站,但和在马家楼垃圾转运站的感受一样,很少见到苍蝇,没有闻到异味。一直在院内行驶的洒水车,让混有香味的水雾弥漫在空气里。
朝阳环卫的一位司机告诉笔者,以前将垃圾运往高安屯垃圾场时,一度因为垃圾车异味过大而遭到过居民阻拦,但现在密闭运输使这一情况得到了改善。
在小武基垃圾转运站,铁和塑料也被机器吸出来了,而剩下的垃圾则被分成焚烧料和有机料,前者运往高安屯垃圾场,后者的归宿是南宫堆肥场。
资料显示,此处应该还有填埋料运往神树垃圾填埋场,但笔者并未见到。一位工作人员告诉笔者,部分压缩塑料会被卖到监管薄弱的几省交界处,“拿去炼煤油了,照样污染环境,压根就没有达到环保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