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帕乔里还提到低碳经济对就业的拉动,他声称目前虽然还没有足够的数据,但是有效使用可再生能源带来就业,在全世界已经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在IPCC的第五个评估报告中,他们将把这些问题详细展开,给公众提供详细信息。
而对于墨西哥湾的漏油事件,帕乔里评论道:“石油泄漏的问题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这一类的灾难只会变得更多。” 帕乔里认为,对于类似墨西哥湾漏油这样的灾难,必须先行采取预防措施,而不是等到灾难发生以后再做出反应。
帕乔里还介绍了和中国环境发展理事会进行合作后推出的一个报告结论:在印度,环境污染对GDP的影响基本在3.5%到7.5%,中国则是1.8%到3.8%。“在食品安全、给小城市提供现代卫生设施方面,中国比印度做得好多了,但是和发达国家比还是有差距。”
第四次绿色工业革命
“中国需要积极地参与第四次工业革命,即绿色工业革命。”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主任胡鞍钢在会场上论及绿色创新和产业发展时说。
正值“十一五”规划收官与“十二五”规划制订之年,同时参与过两期规划的胡鞍钢,就中国绿色发展与正备受瞩目的“十二五”规划进行了阐述。
“首先来看,就是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胡鞍钢认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理论框架,就是经济社会净福利最大化。而经济净福利,用绿色GDP来表示的话,是包括资产损失环境污染等方面成本的。“并不是经济增长速度越高净福利就越大。有一个点,超过这个点增长幅度越快的话,净福利是急剧下降的。”胡鞍钢说。
胡鞍钢还拿出一张已经被验证的数据表。“九五”计划时期,当时的经济增长率只有8.63%,无论是能源消耗发电量还是二氧化碳排放量,不仅是低增长,还有的是负增长。2001年到2008年,经济增长提高了0.6个百分点,但是付出了非常高的代价,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实际上超过了经济增长率。
“这告诉我们,我们要打破经济增长至上论,历次的计划都是要把转型和战略结构的调整作为主线,”胡鞍钢说,“这种转型,同样也会是本次‘十二五’规划的基本思路。”
胡鞍钢提到,自1750年以来,以传统的西方国家为主导的增长模式是黑色发展模式,即经济总量不断地增长,同时碳排放也不断增长。而在21世纪人类将创造一种新的创新模式,即绿色发展模式。该种模式的本质就是要使得经济继续增长,但是与碳排放开始脱钩,或者进一步下降。这样才能保证人类未来进一步发展。
“1850年看到的是第一次工业革命,1850年以后是第二次工业革命,1995年以后是第三次信息化革命。事实上从2000年以后,我们又进入到第四次工业革命,就是绿色工业革命。”胡鞍钢说。
胡鞍钢还对“十一五”时期的绿色指标做出了评估,“有一部分指标是实现了,有一部分指标还没有实现,主要没有实现的实际上是单位GDP能耗,现在看来只是实现了64%。”那么,如何落实接下来的“十二五”规划中将会涉及的指标?胡鞍钢认为,五年规划就是要把它量化,并分为约束性指标、预期性指标,然后分配到各地政府,对各级政府形成约束,确保各级政府通过合理配置公共资源,有效地运用行政力量确保它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