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兰州市国土资源局组织编制的《兰州市地质环境公报(2009年度)》已正式发布,截至去年底,我市现有883处各类地质灾害点,受威胁的人口约66.7万人,2600多亿元财产面临地质灾害威胁。为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去年,我市启动实施了“地质灾害防治金地安居工程”。
我市现有883处地质灾害点
《公报》显示,因受地形条件限制,我市许多市政设施和居民建筑被迫建于地质灾害易发区内,如伏龙坪、庙滩子、金城关、红山根、左家湾、华林坪周围姐姐沟、太平沟等区域的险情逐年加重,使得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十分严重,兰州已成为我国地质灾害灾情和险情最为严重的省会城市。
截至2009年底的调查显示:我市灾害现状境内发育各类地质灾害点883处,其中滑坡220处、崩塌110处、不稳定斜坡300处、泥石流沟236处、地面塌陷17处。目前受地质灾害威胁的人口约66.7万人,受威胁财产达2600多亿元。
地质灾害高易发区主要分布在沙井驿——桑园子一线的黄河北岸山前、达家台——桃树坪一线的黄河南岸山前、阿干镇——银山乡——清水营一带及窑街区域。
2009年,全市区发生地质灾害21起,其中成功预警预报4起,避免伤人143人,紧急避让515人,地质灾害造成10人死亡,1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2304万元。
城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出台
去年,市政府组织编制了《兰州市重大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规划》,并请来两院院士组成专家组对规划进行了论证。专家组成员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思敬建议,兰州市地质灾害点多面广,防治工作刻不容缓,应将地质灾害防治与国土整治、城市规划和环境治理结合推进。目前,该规划已通过市政府常务会并批准实施。
九州开发区装上监测预警装置
我市的地质灾害引起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等主管单位的重视,先后实施了地质灾害县市区划和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开展了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工程示范区项目等。去年,在皋兰山Ⅲ—1号滑坡及九州开发区亨达小区北侧安装了国内较为先进的边坡滑坡摄动力远程监测仪装置,提升了我市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水平。
另外,目前我市地下水监测区实际控制面积达400平方千米,其中重点监测区达27平方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