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气候问题自然不可避免,但是征收碳税短期内对于全国经济是否会产生影响?对于国内企业将意味着什么?
姜:我们制定碳税之初,并不想对中国的民营企业产生太直接的影响,而是希望通过一种长期的手段进行调整,使这部分企业能够更具竞争性。所以我们也在建议国家财政部尽早公布碳税的具体措施。给企业足够的时间,或者将企业改造的更加节能,或者改变投资方向。
按照目前计划的10-20元税率,现在很难说有多少企业会受到太大的影响,更不会出现转型倒闭等现象,只能说一部分耗能较高的企业的增加值会明显下降。对于一般企业而言,这个税率可能会使年增长率下降2%-3%。
记者:既然还是有影响,那么我们为什么还要实施碳税?或者说除了气候问题,您认为我国实施碳税还有何必要性?
姜: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出于我们国家节能减排的需求。回顾“十一五”期间,我们做节能减排做的很累。这一期间内,我们节能减排大部分还是以行政的手段来实现,下达减排指标,由地区或者行业来分解。
前一段时间的经验证明,靠行政手段和国家政令来调整经济结构效果比较有限。但是税收能够非常好地影响经济结构的调整、趋向合理化。
另一方面,从淘汰落后产能的角度看,碳税会导致价格上升,价格的上升会致使消费量的减少,在产能过剩、需求下降的情况下,碳税增加的生产成本可以避免一部分企业盲目扩大产能,也可以使那些产能落后的企业负担更重而被市场淘汰。
碳税直接影响的就是那些高耗能工业,必然引起高耗能的萎缩。过去我们曾经用了很长的时间来解决高耗能问题,现在好了,税收是很好的政策信号,可以达到控制高耗能产业的发展。
记者:对于碳税,社会上普遍担心,认为新税种会增加民众的生活负担,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姜: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征收碳税不会导致明显的物价上涨或所谓通货膨胀之类的问题。总体上来说,税收可以用于补贴民生和进行宏观调控,如果假定其他的变量条件不变,合理的税收和设立良好的税收体系可能会导致其他的物价下降。政府可以对民生领域给予补贴。
比如,农村要修路,这一成本如果由农村承担,可能会导致农产品(15.58,-0.42,-2.62%)的涨价,但是国家给予补贴以后,农村和农民的负担下降,农产品的价格就会降低。
碳税可以提升中国企业竞争能力
记者:在节能减排的方式上,业界曾经提出过两个方式,碳税和碳排放权交易。碳税开始大范围宣传以后,有媒体就报道说中国放弃了碳排放权交易。您认为碳税与碳排放权交易在选择中是如何权衡的?
姜:这两者并不是相互排斥的,并不是二选其一的关系。碳排放权交易必须给碳定价,而碳税就是一个碳定价模式。只有当碳税高到一定程度以后,企业才会权衡,是在市场上购买排放权还是选择交税。
排放权贸易的实施尚存在较为复杂的先决条件,比如信息的披露。必须做到绝大部分企业都有信息报告制度,通过科学测量并公开碳排放量。也正是因此,碳税在短期内比碳排放权交易更容易操作。
记者:普遍认为,节能减排将影响经济的发展,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节能减排与发展经济之间的关系?
姜:我们认为中国并不是被动跟随着发达国家实施低碳经济,而是低碳经济对于中国来说是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它可以把中国经济提升到发达国家的范围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