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自负盈亏政府适当补助
在红谷滩新区管委会上班的胡小姐以前都是坐公交车上下班,不但要步行到公交车站,而且由于新区公交车密度还不高,等车要耗费很多时间。自从有了自行车租借后,她每天都骑自行车上下班。据了解,市民凭红谷滩当地的身份证,并交纳50元押金办理“诚信卡”,便可免费使用自行车,而且可以异地还车,退卡时押金将全额返还。
南昌是去年8月开始在红谷滩新区试点推行自行车租借的。红谷滩新区自行车租赁项目的负责人刘鹏告诉记者,目前每天的租借人次达到7000多。“没有丢失过一辆自行车,也没有发现任何恶意损坏的情况。”该站点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每天有三百多人次借车还车,但还没有一个人有‘信用污点’。”不仅这个租车点没有出现信用污点情况,公共自行车指挥中心负责人告诉记者,整个红谷滩的免费租赁自行车都没有丢失一辆,也没有严重损坏一辆,租车市民素质、诚信都经住了考验。待南昌老城区的自行车道建设完善后,这种模式还准备向整个南昌推广。
红谷滩的自行租借采用“政府支持,企业运作”的运营模式。运营企业自主投资、自主建设、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政府允许运营企业利用服务站亭建立广告牌,开设卖报、士多小摊等,企业投资运营和合理回报的差额,政府本着支持项目发展的原则,以其它形式给予补助。
启动“红谷绿海”调动社会积极性
目前,整个红谷滩新区的马路都设有自行车道,两旁绿树婆娑,沿路骑行,好不惬意。在每辆出租的自行车上,都贴着“每个居民种一棵树,每个单位植一片林”的标语。自行车能够绿色出行,正是源于这句红谷滩新区启动“红谷绿海”行动时提出的口号。
红谷绿海行动让各驻区企业及其员工、社区的居民、单位职工可以在统一规划的区域内,在主题林自由选择树种、自由选择植树点。行动分为社区板块和主题板块来实施。社区板块主要包括各单位和居民社区的院内、院墙周边绿化,主题板块主要包括道路、公园、湿地、山地等公共场所绿化,种植不同的主题林。
为了调动大家植树,主办方在主题林的名称设置上颇费了一番心思,其中,为居民社区命名的是“全家福”主题林、为恋人和新婚夫妇命名的是“相思林”、为医院命名的是“天使林”……此举吸引了红谷滩辖区内不少单位职工和居民的关注。目前,该区已完成速生树种9万株,常绿景观乔木1万株,花灌木10万株,藤本月季5万株,宿根草花5万株的种植。南昌市各部门、企业已经认建认养绿地超过8万平方米。
低碳也要“打假”
同济大学建筑节能专家龙惟定:
专家视角
“很多别墅也打着低碳的旗号,实在是很可笑,占用了那么多的土地,本身已经是非常不低碳了!”
当下,上海世博会正掀起一股低碳旋风,建筑、食品、旅游、能源、服装、零售……几乎一切都被冠之以“低碳”。“很多别墅也打着低碳的旗号,实在是很可笑,占用了那么多的土地,本身已经是非常不低碳了!”同济大学建筑节能与新能源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龙惟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现在“低碳”使用是鱼目混珠,容易对公众造成误导。
记者:您对当前的“低碳热”怎么看?
龙惟定:低碳本来是一个很好的东西,代表了未来发展的趋势和潮流。但现在被滥用了,据我了解,现在很多楼盘都打低碳概念,其实往往并不低碳。比如别墅,占地那么大,本身就是高碳生活。
记者:很多人以为,低碳就是尽量不用电、不用油,这样可能会降低生活舒适度,所以很少人会去做。
龙惟定:我们提倡低碳生活,并不是什么都不用。低碳不应该让生活不方便,而是要提高我们的生活水平。提倡低碳生活要以人为本,要提高人的满意程度和幸福指数。
目前,中国大部分地区还不够发达,人民生活水平也亟待提高。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只要保持良好的节约传统,碳排放增加幅度不会很大。
我担心的是,一些不良价值观念的误导,比如有钱了,就要买豪车、住豪宅,没有就是不成功的表现。其实,这些都是高碳生活的体现,一旦形成风气就不得了。
记者:你觉得应当怎样规范和推动城市低碳生活?
龙惟定:城市居民生活排放主要有建筑排放和交通排放,其中建筑排放占我们的总排放还不到1/4,但是每年我们都有几千万人进入城市生活,这给我们带来了很大挑战。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国家应当因地制宜,制定一些技术规范和标准,将建筑节能纳入到旧城改造和新城开发等一系列规划当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