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进行的第107届广交会一期数据显示,国外采购商到会人数和成交额比上届均增幅约一成,业内认为外贸复苏的态势进一步确立,市场对包括汇率、税率在内的外贸政策依赖性很强,国内外形势复杂多变,下半年外贸走势并不十分明朗。
记者在广交会现场观察到,作为中国第一展的广交会,现在刮起了“绿色低碳”的风潮。新技术、新产品成为采购商关注的热点,低碳、节能产品也成为政府和企业应对危机的主要手段,这对我国外贸结构的调整和各种产业的升级,大有益处。
成交额一期比上期增长近一成
主办方20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一期成交额比上期增长近一成,到会采购商和成交额呈现恢复性增长。一期展品主要以机电为主,而机电产品占据了我国出口近六成的份额。

4月18日,客商在广交会选购节能灯具。
数据显示,第107届广交会,一期境外到会采购商共超过10万人,比去年秋交会增长13.3%;出口成交171亿美元,比去年秋交会增长近9.8%。记者连续数日在现场采访了大量企业了解到,不少企业确实感觉到市场环境的转暖。
但这一数字,与创历史高峰的2007年第103届广交会相比,到会采购商下降8.1%;就机电产品而言,成交额减少了21.1亿美元。广交会新闻发言人陈朝仁认为,本届一期采购商到会人数和成交额总体继续向好,外贸复苏的态势得到进一步确立,但尚未恢复到金融危机前的水平。
“一期出现的积极变化,主要是预期人民币升值和原材料上涨,以及补充库存等短期因素拉动,外需尚未完全恢复。”陈朝仁说。据多家参展企业向记者反映,目前的成交增长只是恢复性增长,出口企业担心汇率、成本和政策变动风险,以及目前外贸摩擦增多,使他们还不敢放手成交,不敢轻易接长单。
数据显示,本届一期成交额呈现恢复性增长态势,其中家用电器仍是机电产品成交的主力军,成交额57.2亿美元,机械设备增幅最大,成交14.4亿美元,比去年秋交会增长51.6%。
虽然境外采购商总数增多,但欧美采购商略有下降。统计数字显示:亚洲、美洲、非洲和大洋洲到会采购商人数均比去年秋交会增长15%以上;但欧美略有下降,欧洲到会14135人,美国到会4020人,与上届相比下降幅度均在5%左右。到会采购商人数居前3位的国家和地区是:香港、印度、马来西亚。
“欧美到会采购商与去年秋交会相比不升反降,下半年的走势尚不明朗,应谨慎乐观。”陈朝仁说。
采购商“问新”取代“问价”
一直以成本优势著称的“中国制造”正在失去价格优势,但记者在广交会上发现,凡是被外国采购商围得水泄不通的展位,都是拥有新技术和新产品、符合国际经济发展潮流的企业。
“在开幕首日,我们研发的3D新产品就获得近20万美元的订单。这种产品目前国内只有我们能够生产。”宏宇陶瓷出口部总经理伍剑锋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我们这次在广交会上展出的20%是新产品,事实证明,这样的产品最能吸引采购商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