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3月22日是第18个“世界水日”和第二十三届“中国水周”首日,今年联合国将“世界水日”的主题定为:保障清洁水源,创造健康世界。该主题意在强调水资源的数量和质量都面临着威胁。而与之呼应,今年“中国水周”宣传活动的主题定为“严格水资源管理,保障可持续发展”,这也传递出了通过严格管理实现科学用水的讯号。
目前,中国西南5省(区、市)正在遭遇一场百年难遇的大旱。而与此同时,16个省份约2.7亿人遭受沙尘侵扰。现实再次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干旱已经危及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用水安全,合理配置、高效利用和保护水资源已刻不容缓。
干旱:供水安全有隐忧
在中国降雨量最为丰富的西南地区,贵州省绥阳县青杠塘镇57岁的农民田应国,却守着因连续干旱半年有余而板结的土地愁眉不展。水井、山塘都已干枯,如果再不下雨,烤烟、马铃薯、水稻等农作物的栽种都会受到影响。
2009年入秋以来,一场罕见的干旱灾害悄悄席卷中国西南地区,脆弱的水利体系使大量人口和牲畜面临饮水难题。春耕在即,当地农业生产更面临严重考验。油菜减产,麦田绝收,在云南,严重的旱情使60万亩油菜花提前一个多月谢幕。根据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的最新统计,截至3月16日,耕地受旱面积已经达到645万公顷,远远超过多年同期均值的180万公顷。
大江大河纵横交错的西南地区是中国水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但由于水资源在时空分布上不均、复杂的地形地貌和脆弱的水生态环境,使水资源丰富的中国西南地区长期面临严峻水资源挑战,历史罕见干旱气候更使这一区域多年积弊的水利矛盾暴露。
农业部统计数据显示,中国西南5省(区、市)粮食产量约占全国的16%。一些专家指出,中国南方地区降雨量大、气候湿润,群众“靠天吃饭”的意识根深蒂固,防患(洪)水害的意识高于抗旱节水意识,对水资源高效利用重视不够。但近30年来,南方季节性干旱天气不断出现,成为中国粮食安全新的危机因素。
据水利部水资源司司长孙雪涛介绍,水资源安全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瓶颈之一,这场历史罕见的干旱再次警醒我们,必须加强水利建设,特别是中小型水利工程和配套农田灌溉网络工程,改变“靠天吃饭”的现状,确保粮食安全。
危机:水资源形势日趋严峻
现在北京的市民可能很难想象,从前的北京是一座不缺水的城市,永定河、潮白河等几大水系曾经波光粼粼。而就在今年的2月28日,北京市水务局启动了永定河及周边环境的治理工程,目标是把永定河变成一条有水的河。由于华北地区连年干旱,北京周边潮白河、永定河等五大水系在流入平原后只剩下北运河水系的一条还常年有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