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九:内蒙古电网作为地方国有企业,相对独立存在不应该成为影响送出通道建设的障碍。
因为在推进低碳经济、节能减排、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等方面全世界都已形成共识,无论何种国体、政体和社会体制,在地球的哪个地区都在积极推进低碳经济、节能减排,全力支持可再生能源的发展。2007年国务院19号文件特别强调,要实现全国跨省、跨地区远距离进行电能交换;实现能源大范围优化配置。国务院的文件和有关的规划方案为内蒙古能源基地建设指明了正确的方向,遗憾的是没有抓紧实施。通道不畅必然会造成内蒙古多电,特别是造成了已投产的风电大量弃风。
虽然内蒙古风电装机超过最高供电负荷的29%,内蒙古电网通过优化调度,白天风电都能够满负荷运行,但到后夜低谷期,为保证城市居民供热,风电不得已采取“弃风”的措施。预计后夜弃风达150万千瓦至290万千瓦,不仅造成严重的风电资源浪费,而且使风电企业发展绿色清洁能源的积极性受到挫伤,并遭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热点十:风电绝不是垃圾电源。
有些业内人士以自己的想象评论风电是垃圾电源是没有理论和实践依据的。不利于国家节能减排战略的实施,也不利于在全国推广内蒙古电力大容量接入风电的经验,违背了可再生能源法,这个观点应该纠正。事实胜于雄辩,目前风电已成为内蒙古电网的第二大主力电源,将来势必会成为整个国家的重要电源。
此外,我国风资源丰富地区多在北方煤、水等矿产资源贫瘠、干旱、少雨的贫困地区,在这样的地区打造风、光能源基地,不仅可以促进边疆稳定、民族团结、社会和谐,还可以拉动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促进老、少、边、贫地区农牧民脱贫致富,对推动生态环境恢复、农牧业产业化、电气化将起到重要作用。此外,草场灌溉是牧区的基础设施建设重点,但因输电线路长、工程投资大,成为“老大难”问题。现在内蒙古东西4000多公里、南北200多公里的区域内多达近百处风电场,风电分布极广,拉近了电源与草场的距离,形成了新时期发展的契机。长远来看,“风电三峡”还可以为海水淡化提供能源。将海水引上高原加以淡化,淡水浇灌干旱的草场,提取的盐碱等工业产品为内蒙古在建的资源深加工企业解决了原材料,这将会创造巨大的效益,同时有利于电网接纳风电的就地电力平衡。
热点十一:对风电新能源的发展应给予大力支持。
如果以中国在节能减排对国际社会的承诺标准来衡量,风电发展不是快了,而应该说是还有潜力和差距。当前的问题是送出通道建设速度滞后。蒙西电网外送通道建设不能年复一年地推后,否则对国家利益和国民经济的发展都是损失。国家能源局批准了内蒙古地区风电基地的规划,现已建成了66个风电场,还有40个在筹建。目前,内蒙古自治区已投产和在建的风电项目,都通过正式的核准程序,大部分是国家特许权招标的项目,是在国家风电匹配比例政策、特别是在《可再生能源法》强力推动下的产物,完全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我们应给予正确的引导和大力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