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污染“大户”
在传统观念中,污染一直与工业密切相关。但此次普查结果有些出人意料:农业污染源是化学需氧量的最大贡献者,排放量占四成以上。此外,农业源也是总氮、总磷排放的主要来源,其排放量分别为270.46万吨和28.47万吨,分别占排放总量的57.2%和67.4%。
环保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研究员李德波告诉本刊记者,农业源污染问题在中国已存在多时,是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禽畜养殖和农田种植中使用化肥所产生的有机物污染,对水污染的贡献程度较高。
此次普查也显示,农业源污染中比较突出的是畜禽养殖业污染,其化学需氧量、总氮和总磷分别占农业源的96%、38%和56%。
李德波说,大量化肥和农药被不合理使用和滥用,同样会造成污染。以氮肥为例,中国的耕地只占世界的9%,却消耗了全世界30%以上的氮肥产量。而过量使用的化肥渗入地下或通过生活污水流入水体,禽畜粪便中大量的氮和磷也会进入水体,造成水体富营养化。
在他看来,与农业源相比,工业源对水污染的贡献率并没有人们普遍认知的那么高。“太湖蓝藻爆发之后,无锡政府提出的对策是大量关闭化工企业。但问题是,造成蓝藻爆发的是氮和磷,而化工企业的排放是有限的,也不是每家化工厂都产生氮和磷。2008年和2009年,大批关闭化工企业之后,太湖还是陆续有蓝藻爆发的迹象,所以根本问题并不在化工企业。”
中国政府已经意识到农村环保问题严峻。在2008年第一次全国农村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之后,中央财政已先后安排15亿元农村环保专项资金支持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但是,中国农村面积比较大,要真正解决农业源污染的问题极为困难。前述15亿元专项资金也不过是杯水车薪,只能使1000多万农村居民受益。
李德波说,在农村地区推广沼气设施的建设,建设污水处理厂等,绝对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实现的。国家必须下很大的决心和力气,才有可能慢慢解决问题,“不仅仅是出台政策,还要采取实际措施,大面积铺开落实,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
减排目标考核疑问
值得注意的是,首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得到的化学需氧量数值,比2007年环境统计的数值增加1573.3万吨,即增加了1倍以上。
环保部副部长张力军表示,全国化学需氧量的普查数据之所以与原先的环境统计存在差异,是因为此次普查首次将农业源、县级政府所在地以外全部城镇的生活源,以及垃圾处理厂的渗滤液等纳入调查范围,这样也才可以更加客观真实地反映各类污染源的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