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拉玛依市白碱滩区,有条巨大的绿色围巾围绕着这座年轻的城市,这就是被誉为人定胜天的奇迹——白碱滩万亩生态林工程。2007年8月5日,这一浩大的生态工程被正式列为新疆科技兴新标志性工程。工程目前已建设生态林1.1万亩。
启动于1999年的白碱滩区生态工程,是白碱滩区系列环境治理的一个集合点和重大成果。当时,区委、区人民政府为从根本上解决生态环境问题,每年在南污水塘治理回填地段建造100亩林地。通过5年的实践和探索,生态林建设初见成效。2004年,区人民政府提出建千亩生态林。到2005年,区委、区人民政府又将南郊生态林、北郊防护林及城西、城东防护林建设均纳入生态工程整体规划,明确提出了在3~5年内实现万亩生态工程的目标。
南郊生态林原是总面积60多公顷的污水塘,平均深度2.5米。1999年起,白碱滩区委、区人民政府带领全区人民,克服财力紧张、条件恶劣、任务繁重的巨大困难,在治污的同时启动了生态绿化工程,现已形成长约4000米、宽200~500米,面积3000余亩的生态绿化区域。
在此基础上,白碱滩区2005年开始实施北郊防护林工程,并建了一座30万立方米的生态调节水库。他们举全区之力,用两个月时间建成1600余亩林地,实现当年水库竣工,当年铺设灌溉系统、当年种植、当年见绿,被誉为“戈壁荒山上的一个奇迹”。2006年,区人民政府又实施了北防护林向东延伸及生态水库绿化工程,建成长10余公里、宽300~600米,面积3000余亩的防护林。2006年实施的城西生态林长2000米、宽300~500米,面积700亩,宛如城西一道绿色屏障。
经过近3年的努力,整个生态工程面积已达6500余亩,并有望提前2~3年完成。工程采用国际先进的管道输水、喷灌或滴灌等方式灌溉,节水量在30%以上,成活率在90%以上。所植树种主要为杨树、榆树、白蜡、胡杨、海棠、桑树、枸杞、丁香等品种,搭配科学合理,具有防风防病等特点。
生态防护林的建设完成,不仅起到减风降尘、固沙保土、调温增温的重要作用,同时也将进一步提升城区生态环境质量,为加快白碱滩区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