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屋顶绿化与节能专委会 >> 经典案例

全球首个垂直绿化立体城市--碧桂园•森林城市

  
  全球首个垂直绿化立体城市--碧桂园•森林城市
  
  “地面都是公园,没有车辆穿行,建筑外墙长满植物,目之所及都是森林。”基于这种朴素的愿望,一座“立体城市”被设计了出来。这样一个听起来有点梦幻色彩的城市,将在碧桂园集团海外荣誉之作——森林城市中“梦想成真”。

  针对许多城市过度粗放发展的现状,立体城市是一种极具前瞻性和革命性的城市理念。面对盲目扩大的土地开发、城市尺度过大、人口出行依赖开车、交通的能源消耗增大、配套基础设施浪费、居民生活便利度降低等等的问题,立体城市的理念可从城市的“根源”上有效进行改善,对提高建设用地和空间资源的利用效率、开发高就业、高效率、可持续的城市具有重要意义。森林城市将这一理念贯穿设计、开发、运营的全过程,并在其建设中进行深入的实践。
  1人车分流
  森林城市立体城市系统,将公共交通、车行交通和慢行交通在立体空间上进行分层,每种交通系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真正做到人车分流。车行交通结合停车设施,设于城市的底层;巴士、城市快速公交及轻轨通过竖向设计互相联系、与商业设施紧密结合,实现经济、社会、环境高度复合的TOD发展模式;步行系统则与社区花园及公共服务设施结合。人们在步行范围里就能抵达日常生活所需的服务设施,穿过景色宜人的庭院空间即可达到轻轨站或公交站。森林城市人性化的城市尺度,体现出以人为本、宜居宜游的规划理念。

 

  车
  车辆通行的相关基础设施位于地块基座的第一、二层。以机动车交通为主的城市道路、主干道、高速公路和停车场位于最底层,以便连接邻里岛屿和底层建筑群;地块基座的第二层以市政道路为主,与此层的零售商业街、城市广场和停车场形成良好的联系。
  人
  以步行系统为主的人行绿道、自行车道和轨道系统则连接居住区中庭和公共公园,位于地块基座的最上层。轨道交通连通整个森林城市,将居民送到想去的地方;居民从居住单元可直接到达底层建筑群庭院。人车分流,使居民能够完全远离车流的打扰,身处鸟语花香、安全宁静的步行街区。
  让我们通过一组动图来感受一下:

  2赋予城市活力
  森林城市营造了一种新的生活模式,它将居住、办公、文化设施等多种城市功能融为一体,城市不仅在平面上形成延伸,在立体空间中也有丰富的结合。这种结合为城市复杂的空间带来了更多可能性。立体分布的交通和设施,不但提升了居民生活的便利性,更为城市的发展带来活力。
  尽享城市繁华
  以轨道交通为主的公共交通网
  森林城市提倡“公共交通”为主的出行模式,多种形式的公共交通包括轻轨、巴士、水上交通等,未来规划连通隆新高铁,形成公共交通网络。复合功能和市政功能的建筑围绕公共交通站点布置,交通流线由底层进入,内部通道上下连接不同分层,疏导、分流内部交通。


  当人们进入森林城市地块基座的第二层,即进入高效便利的城市体系。商业、娱乐、办公与公共交通站点紧密联系,公共交通站点的布置考虑了城

市主路网骨架及其服务有效半径等因素,使公共交通服务网覆盖到城市内各种公共设施与居民点,实现高效便捷的“点对点”公共交通覆盖,以便迅捷地到达各类城市公共服务设施,提高居民生活的品质与效率。

  轨道交通与人行绿化空间设置在同一标高的二层楼面,但两者的柱网基础互相分离。在使用上,人们可以从廊道或二层花园步行至轻轨站,实现慢行交通和快速公共交通的无缝对接。

  在城市快速路、主干道及次干道上,小汽车依然在露天的规划道路上行驶。立体交通的实施范围以每个组团地块为界限,确保邻里空间完整连续、不受干扰。连续的楼板仅覆盖行驶车速极低的入户道路,且楼板上利用采光井和通风口进行自然通风及采光。这样的建造策略既保证了楼板上下空气的对流,又使顶层的绿色空间和人行空间最大化。
  品味诗意栖居
  地面都是公园没有车辆穿行的生活体验
  人行绿道、自行车道等慢行交通和轨道交通则位于地块基座的最上层,连接居住区中庭和公共公园,位于基层设施裙房顶层的公共花园和相关的系统形成了一种新的公共空间形式,构筑出连续的城市景观平台。人们在平台上可享受休闲自在、安全洁净的慢行生活。

  居住庭院亦位于地块基座的最上层,可直接通到居住单元。孩子们在社区里自由游玩,妈妈再也不用担心车流的危险,老年人的休闲散步、年轻人的有氧运动等,都可免于汽车尾气、鸣笛吵杂、车不让人的烦恼,让居民尽情享受新鲜的空气、美丽的花园和优美的海滨风光。

  立体城市作为世界先进的城市设计理念,是治理“城市病”的一剂“良方”。森林城市将其作为核心的规划理念之一并付诸实践,不但为未来城市打造一座榜样,更是人类对未来人居环境和新城市形态的一次全新探索。
  【注】文章素材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友情链接

通讯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三里河路9号建设部南配楼3层1321(100037)

电  话:010-52919059-8007  联系信箱:wdlhzwh@sina.com 

版权所有: 中国屋顶绿化与节能专业委员会 京ICP备1600497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