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欧生态城 >> 解决方案>> 绿色交通

上海市内河港区布局规划

时间:2010-03-04  来源:中国城市规划行业信息网  作者:

编制单位: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编制时间:2006年12月-2008年8月

审查批准情况:市规划和土地资源局与市港口与交通局联合上报市政府

获奖情况:优秀设计三等奖

项目负责人:张锦文

项目参加人:王雪明 龚宇骅

全市港区规划-码头现状图

项目背景

航运中心是上海今后将要建成的四个中心之一,今年3月2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正式通过了《关于率先形成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加快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意见》,作为航运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内河航运迎来了发展的重要契机。

内河航运作为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运输方式,是上海集疏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长期以来对内河航运的重视不够,其作用未能充分发展。上海位于长三角地区东部,承担着长三角地区及长江沿线省份的物资交流和上海港的集疏运任务,内河航运体系的建设至关重要。为此,2004年对《上海市内河航运发展规划》进行了修订,明确了上海内河航运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设“一环十射”高等级内河航道网,重点发展内河集装箱运输,实现“航道景观化、码头集约化、船舶标准化、管理信息化”目标。

内河运输是综合运输体系和水资源综合利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积极发展内河运输,符合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国家发改委、交通部发改交运[2007]1370号文《全国内河航道与港区布局规划》的通知。上海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如人口、资源、环境、基础设施等,特别是土地资源和环境容量约束趋紧,交通拥堵矛盾更为突出。发展内河运输符合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为此,市城市规划管理局与市港口管理局联合组织编制《上海市内河港区布局规划》。

上海市港区布局规划-航道规划

规划理念

建立以节能减排、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为目标的规划理念,整合现有内河航运资源,以集装箱运输为主方向发展,推进内河港区向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公用化发展,使内河港区建设与城市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相匹配,适应上海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对内河航运的要求,同时通过编制内河港区规划,进一步整合内河航运资源,使现有分散的内河码头向集约化内河港区归并,提高泊位的使用效率,节约岸线资源,改善城市环境质量。

规划特点

现状资料收集完整、理论分析深入细致,为规划的编制奠定基础

在规划编制过程中首先收集本市内河航运资源的现状,其中包括历年来内河码头的吞吐量以及现状码头的分布等,其中内河码头的调查工作涉及所属航道、码头等级、泊位数量、历年吞吐量以及岸线使用长度等内容,工作量非常大,这也是规划港区的重要依据,为此联合各区航务部门,开展内河码头的普查工作,统计资料内容全面,基础扎实,为内河港区的编制提供良好的基础。

集装箱码头

集装箱码头

调研国内外内河航运发展现状以及发展趋势,科学分析内河航运在综合交通中的作用从近代世界交通发展的历史进程可以看到,交通运输方式先后经历了以水运-铁路-公路-管道、公路、航空运输大发展和建立综合运输体系这样几个阶段。在铁路、高速公路充分发展后,目前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积极发展内河航运这一战略性基础产业,以充分发挥其优势和潜能。通过对世界上内河航运发达国家美国和西欧等国家的分析,总结内河航运有以下几点特点:

内河航运具有大运量、低成本的特点

内河航运具有运量大、成本低的特点。美国:内河航运的运输成本为铁路的1/4,公路的1/5;德国:内河航运的运输成本为铁路的1/3,公路的1/5;我国长江三角洲内河运输成本为公路的1/5;煤炭运输,内河航运的平均成本是铁路的4/7,公路的1/10;集装箱运输,内河运输的平均成本为铁路的2/3,公路的1/3。

内河航运具有节能环保的特点

内河航运相比其他运输方式具有低耗、环保的特点,据美国运输部统计。美国内河航运能耗是铁路的40%,公路的11%。我国的内河航运单位能耗比铁路低33%。

从环境保护来看,内河航运所产生的噪音、震动、灰尘污染明显比公路、铁路运输要少,其环境保护成本为铁路的1/3-1/4,公路的1/14-1/5。

参照国内外的航运特点,内河航运逐步向船舶大型化、货物集装箱化、码区集约化、管理信息化方向发展的趋势。

根据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结合货运发展规划,制定内河航运发展目标

内河港区吞吐量预测是本次规划重要的内容之一,吞吐量的预测涉及社会经济发展目标、货运交通组织规划等内容。内河港区吞吐量与国民经济发展、城市规划建设有着密切的关系,通过分析历年来内河码头吞吐量的变化与国民经济的发展之间关系,得出具体数据,在此基础上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计算相结合的经济调查分析方法。在对腹地国民经济和生产力布局的现状和发展等调查基础上,对内河运输中的主要货种进行重点分析,并结合时间序列、灰色系统、回归分析、弹性分析等多种数学模型计算,综合分析预测内河港区吞吐总量。

依据上面分析,并分析了全市货运系统预测量,确定2020年上海市内河码头吞吐量为2亿吨。预测量的确定为内河港区的规划提供了依据。

科学制定内河航运指标体系,为内河港区规划提供编制依据

内河港区按其功能可分为集装箱港区、干散货港区及特种港区(如化工港区、汽车滚装港区),其技术指标有所区别,同时机械化水平的高低同样影响技术指标。本次规划之前内河港区尚未制定各类技术指标,这对于内河港区规划造成了难度,同时无法判断港口部门提出的要求是否合理,因此必须制定港区各类技术指标。本规划依据相关技术规范,在调查目前码头吞吐量装卸的前提下,制定包括泊位长度、泊位年吞吐量以及单位面积年吞吐量等指标,上述指标通过了由港口部门组织的专家论证会的论证,指标的制定为港区规划提供了依据,也为今后其他港区规划指明了方向。

上海市港区布局规划-港区分类示意图

内河港区合理分级,内河港区布局合理

本规划依据市府批准的《上海市内河航运发展规划》,对其中的内河港区作深化研究及布局规划,对于不适合作为规划内河港区的予以废弃,将原规划的12个市级内河港区调整为10个,并将其分为主要港区和重要港区。内河港区依据本市“一环十射”高等级航道设置,其中主要港区结合外港设置,为外港提供水水中转的条件,全市共设置芦潮港、外高桥、罗蕰等3个主要内河港区;重要港区结合本市重要工业区或设置,主要解决工业区及城市建设所需的物资运输,规划设置蕰东、安亭、塔汇、六团、三墩、钱桥、漕泾等7个重要内河港区。

结合内河航运资源,归并、整合、提高、调整现有内河航运资源,提升城市环境质量

全市现有1155个内河码头,泊位总数达1836个,占用岸线约947公里,基本为企业或货主自有码头,使用效率低,占用了大量的公共资源,同时也是造成环境污染的因素。通过“依据规划、分类处置、综合治理”的原则,大力发展公共集约化内河港区,规范企业码头,取缔无证码头,使码头的设置、使用、管理合法、规范和有序,提高码头装卸效率和土地、岸线等资源利用效率。

集装箱船

集装箱船

知识共享
合作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