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金银湖地区综合交通规划
时间:2009-04-29 来源:武汉市规划局 作者:武汉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
1、项目概述
综合交通规划是城市交通建设决策的基础依据,也是交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技术支撑。协调交通与城市的关系,落实城市交通发展战略,确定城市交通发展目标,整合交通系统资源,制定交通发展方案,是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的根本任务。
近年来,立足打造“百年东西湖”,东西湖区大力推进“汉口生态新城”建设,促进全区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泛金银湖地区作为东西湖区的东部地区,城市建设非常活跃,城市化进程有力地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伴随这一发展进程,区域交通问题开始日益显现。开展“泛金银湖地区综合交通规划”,能够协调区域交通与城乡建设的关系,落实城市总体规划和交通发展战略,整合交通系统资源,指导区域交通建设,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本项目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资料收集与现状交通调查、交通需求预测分析和交通发展战略制定、道路网络规划、公共交通规划、道路交通管理规划、东方马城交通组织方案和近期道路交通建设规划。
2、研究重点
2.1规划范围
规划范围:泛金银湖地区77.8KM2,,主要任务是“建设与整合”。以东方马城及金银湖高尔夫球场5.3平方公里为核心、四周向外各拓展一个完整功能组团的地区,南达红旗渠路,北抵府河,东临金桥大道,西至张柏公路,主要包括金银湖地区、常青花园、金银潭地区及汉口三环线以南部分区域。
研究范围:周边城市地区,主要任务是“衔接与联系”。主要包括主城汉口地区、东西湖区及市域汉口以北的滠口开发区及临空经济区等,保持区域交通的系统性、连接性。
本次规划年限分为近期和远期,近期为2012年,远期为2020年。
规划范围及区位图
2.2交通现状分析
(1)土地利用与人口就业现状
金银湖地区土地开发主要用于居住、休闲娱乐、商务办公和工业,现状有4万人。常青花园土地开发主要用于居住,现状有7万人。金银潭地区为待开发区,现状有4万人。
(2)居民出行特征
u 年龄分布:人口构成以中年为主,21-40岁年龄段比例为50%。
u 职业分布:以事业单位人员及公司职员为首,比例为37%-46%。
u 出行目的:以回家、上班和购物为主,比例分别为30%、25%和15%。
u 出行方式:金银湖与金银潭公交出行比例高达76%,常青花园出行方式主要为公交、小汽车、步行和自行车,比例分别为38%、15%、18%和18%。
u OD分布:常青花园、金银湖、金银潭地区与汉口主城区的联系最为紧密,比例分别占各组团出行比例的32%、59%和65%。
(3)道路网络现状
道路网络现状存在的问题有:
u 规划区域与汉口主城区联系通道过少,导致现有通道交通负荷过大;
u 各组团道路自成系统,但区域道路网缺乏整合,断头路多;
u 道路网功能不明确,结构不清晰;
u 重要节点衔接方式不合理;
u 道路空间景观、交通功能和城市布局缺乏协调统一。
(4)公共交通现状
现状规划区公共交通线路总数为17条,其中,金银湖、常青花园和金银潭公交线路数量分别为6条、9条及2条。现状公交存在的问题有:
u 公交线路分布不均衡,覆盖面不足;
u 缺乏联系金银湖、常青花园与金银潭三组团间及与吴家山的的公交线路;
u 公交运力不足、末端客流少、发车频率低且不准点,公交服务水平低;
u 没有按照城市化起步阶段、农业地区向城市功能区转变初期居民出行的特点和要求组织公共交通方式。
(5)道路交通运行现状
区域内部主要道路交通量相对较小,主要路口和路段交通服务水平均在B级及以上,交通运行状况良好。区域与主城联系通道交通负荷大。常青路沿线交通趋于饱和,高峰小时常青路段流量达5800辆/小时,常青路—长港路路口高峰小时流量达6950辆/小时,服务水平为E级。
2.3交通发展战略
综合考虑上位城市规划、交通战略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并分析与泛金银湖地区发展情况相似的国内其它城市新区的交通特征,在交通预测的基础上,确定了区域交通发展战略:
适应泛金银湖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和用地布局调整的要求,加强区域道路网、轨道网、常规公交、静态交通、交通管理等交通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提高交通基础设施的服务水平,满足公交与小汽车出行需求,构筑一个高效、低耗、安全、可靠、生态、多元的与地区发展进程相适应的、一体化和人性化的综合交通体系,实现交通与社会、经济、环境的协调发展。
交通战略目标:(1)5分钟到达高快速路或交通性干道的道路交通系统,机动车平均行程车速不低于30km/h;(2)5分钟进入公交服务区多方式衔接的高效公交系统,站点500米半径覆盖率达到95%;(3)公交与小汽车并重发展,公交出行比例超过35%,小汽车出行比例为30%;(4)95%以上居民单程出行时间不超过60分钟。
2.4道路网络规划
本次规划将道路分为五个层次,分别为快速路、骨架性主干路、地区性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在对现状路网、用地规划等基础资料梳理的基础上,制定了“承南启北、西联东优”的衔接规划,分别为11条“承南”通道、8条“启北”通道和8条“西联”通道;制定了区域道路网布局规划,分别为“四纵一横”快速路、“一纵二横”骨架性主干道、“三纵二横”地区性主干道和“二横穿三环”的次干道。远期在快速路重要节点上控制18座立交。
道路网布局规划方案
2.5公共交通规划
规划泛金银湖地区建立以轨道交通、常规公交、末端微循环小巴及多层次站点和枢纽相衔接的城市公共客运服务为主体,以小区通勤巴士、大型活动临时巴士等为补充的客运交通体系。
(1) 轨道网规划
2020年规划延伸轨道交通2号线,线路由马池路站向东到达金银潭,再由金银潭向北通向盘龙城。同时,规划预留轨道交通线路进入马城或金银湖地区的方案。方案一是设轨道2号线马城支线,在马城设置轨道站点及公交换乘枢纽,方案二是设置连接轨道2号线和环金银湖的观光轨道线。
进行常规公交与与轨道交通1号线的古田一路站、古田二路站、东吴大道站,与轨道交通2号线的马池路站、常青花园站、金色雅园站,与轨道交通3号线三金潭站的衔接。
(2)快速公交线网规划
规划在快速公交线路走向为:汉口火车站-发展大道-长丰大道-古田二路-金桥中路,该线路为联系金银湖地区与汉口火车站的快速通道。
(3)常规公交线网规划
规划形成了“二横五纵”的公交干线布局,连接了规划区与主城区的交通枢纽、大型商业中心、休闲娱乐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
多层公交系统概念图
公交线网及设施布局规划图
2.6交通管理规划
遵循按需供应的停车政策,建立以配建停车为主体、以公共停车为补充、以路边停车为辅助的静态交通格局。采用较高的配建停车指标,其规模占停车总泊位的比例为85~95%;公共停车占停车总泊位的比例为5%左右。2020年,规划金银湖、常青花园和金银潭的公共停车泊位分别为4100个、2550个和1450个。
结合区域交通设施分布和发展方向,进行了与铁水公空对外交通设施、与其他城市地区的衔接组织及内部道路客货运交通流组织。
公共停车场布局规划图
客货运交通组织图
2.7东方马城交通分析
本项目运用交通影响分析方法,对各方提出的80万平方米、60万平方米和50万平方米三个配套建筑规模的方案进行了交通影响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得到在60000观众一小时疏散的前提下,保证机场高速路、中环线等城市主要交通干道服务能够忍受(E级以内)的配套建筑规模以50万平方米为宜。
考虑到50万平方米配套建筑规模时马城周边道路交通服务水平依然很低,提出了相应的道路交通改善措施,并根据道路交通设施的布局对马城赛马期间的小汽车、公交、穿梭巴士、出租车和行人等进行了合理的交通组织规划,力求实现人车分流,在短时间内有效疏散观众。
社会车辆交通组织图
行人交通组织图
3、近期道路交通建设规划
按照高水平规划建设、供需平衡、适度超前、交通引导土地开发和解决近期突出问题的原则,结合马城和区域建设时序安排,建议按照下表的项目建设时序进行马城和其它的近期道路交通建设。
近期道路交通建设项目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