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6-09-21 作者:章海骢 来源:上海市照明学会 访问量:
一、序言
仔细研究国内外道路照明标准[1][2]后就会发现道路照明涵盖两类性质的道路:
——机动车道路
——行人和非机动车道路
标准上清楚地指出了两类道路照明质量采用不同的评价指标:
——机动车道采用路面亮度及相关的量评价
——行人和非机动车道采用照度及相关的量评价
例如CJJ45-2006中表3.3.1“机动车交通道路照明标准值”是以亮度表达评价指标(辅之照度仅为了便于测算﹑计算和测量),表3.5.1“人行道路照明标准值”则以照度为主。在国际照明委员会推荐的指南CIE115(机动车和行人交通的道路照明推荐指南)中也有类似的表达,该文件的表5.1是道路的分类,表6.1是机动车道交通的路面亮度的要求,表9.1是行人区域的道路分类,表9.2是用照度数值表示的行人交通的照明要求。
于是我们能很清楚地看到,城市道路中不但有两种类型的道路,而且它们的评价指标也是完全不同的。一种采用亮度指标,是给开车的人——驾驶员视觉作业用的,另一种采用照度指标,是给行人或驾驶非机动车的人用的。
那么同样占用道路,同样在路上行驶或行走,为什么会有区别呢?
二、人在不同路面上的视觉作业
大凡晚上城市中户外移动的人可有如下几种活动状态:行走的﹑骑车的和开车的。他们移动的速度﹑活动范围和心理状态不同,眼睛看到的和关注的内容不同,自然需要了解不同的视觉信息和内容,见图1.
图1道路上的三类移动的人和他们的视觉作业
户外移动的人处于的状态不同,眼睛看的和关注的内容也不同,表1列出了他们的身体状态(客观的和主观的)。
于是,得到他们的作业活动中视觉的基本状态和需要了解的信息要求分别见表2和表3
*机动车行进时,为安全起见,一定要观察到大于刹车距离SD处的情况,由此得到最小反应时间t,有两种说法:
——在CIE88[4]中取1秒,得到水平的路上机动车的一个刹车距离SD的估算值就是车速v.如车速v=80km/h,刹车距离SD=80m.
——实际上,车速v,反应时间t和观察距离S,符合下面的关系式:
t·v+SD=S
在观察距离S>SD的条件下,v=80km/h,t=200ms和t=1s时的最小观察距离是S:
S=(0.2X80000/3600)+80=84.4m(t=200ms)
S=(1X80000/3600)+80=102m(t=1s)
所以为什么计算亮度时的观察点在离驾驶员90m,观察区域60-160m,就可见一斑了,见本文第四节。
于是,根据观察对象和观察状态,需要照明提供的信息和对照明提出的要求是不同的,见表4。机动车驾驶员需要了解和关注的是一个刹车距离前路面上障碍物的可见度(见图2),障碍物要与发亮的路面之间有明显的亮暗对比,能容易地发现和认知,及时采取措施,避免发生事故。对行人和非机动车驾驶员来说,或希望看到和看清对面来人的模样和细节,或需要了解路面上的情况,如高低不平的路面等,从而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和做出反应(见图3)。
*对机动车道上的小目标的形状﹑颜色和反射率由标准规定:
——CIE115规定为反射率20%,大小是18cmX18cm的灰色正方形板,
——IESNA的PR-8-00[5]规定为反射率50%的灰色大小是18cmX18cm的正方形板,采用50%反射率的原因是可以使路面上计算得到的可见度水平VL的平均权重值比采用其它反射率的更大,得到更清晰的反映。
采用大小是18cmX18cm的尺寸是因为小汽车前的挡板离地的平均高度是18cm的缘故。
**可见度水平VL:
由小目标上的亮度和它背景路面上的亮度可构成亮度对比度C,随路面上的位置不同,C的数值是变化的,故定义可见度水平VL为:
VL=C/Cth
式中的C是路面上该点的亮度对比度,Cth是此时的阀值亮度对比度。
当C的数值变化到阀值(看得见和看不见的临界状态)对比度Cth时,称此时的可见度水平VL等于1,实际上,有一半的人无法辨认了。即:
VL=C/Cth=1
VL的数值随测量点位置的变化而变化,VL数值越大,分辨障碍物越容易。在CIE115规定的条件下,要求最小维持的VL在5.0-7.5之间(随不同等级的道路而异);在IESNA规定的条件下,VL在1.6-4.9之间(随不同等级的道路而异)。
三、晚上移动的人眼睛内看到的内容和需要关注的问题
上节中涉及的是人在移动时视觉作业的基本内容和视觉目标,实际上还有如下所述的其他内容必须引起关注,它也影响视觉作业,决定了视觉水平和能力:
a)晚上的整体光环境
我们的眼睛在晚上可以看到的或被吸引过去注意的内容和“节目”要比白天多得多
和容易得多,一个原因就是我们往往不象白天那样对外界环境中的情况一目了然,很想知道不少看不清的空间和位置上的内容,从而了解外面的世界;另一个原因就是我们的眼睛有“向光性”——喜欢关注视场中亮的地方,特别是会注意最亮的地方,这是生物的特性决定了的。
不同移动方式的人,眼睛的视觉作业对整体光环境情况的了解有比较大的区别,见表5。
有鉴于眼睛的中心窝和它的边缘视网膜上的视觉细胞不同,分布的密度也不同,它们的光谱响应自然也不同,见图4和图5,因此,机动车驾驶员对路灯光色的感觉和非机动车和行人是不同的。
整体环境的概念十分重要,它决定眼睛当时处于的适应状态——眼睛的视网膜上视觉细胞的工作状态,决定眼睛对外界整体观察的能力(阀值水平)和发现细节的能力(灵敏度),也决定眼睛响应的光谱和对不同光谱响应的能力。
备案号:京ICP备 12048982号-1 技术支持:沃德高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低碳照明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