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11-16 作者: 来源: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 访问量: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与青海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共同主办的青海省“一对一”技术服务交流会于2017年11月9日在青海省西宁市召开。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秘书长余刚教授一行和中国工商银行总行及中国海绵城市产业联盟的有关专家与青海省各地州市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人和规划设计、房地产开发、工程建设、材料生产企业的400余名代表进行了城市污水处理、生态城市规划、城市低碳照明、星级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海绵城市建设和绿色产业基金等方面的分享与交流。
青海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副巡视员张荃境在交流会讲话中指出,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整合各方资源携其最新研究与应用成果,对青海省开展“一对一”技术服务,为青海省建设绿色建筑,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打造宜居、健康、环保、舒适的人居环境提供了最新的适用技术。这是难得的学习、交流、提高的机会,希望与会代表结合自身工作实际,有针对性地去学习,在学习中认真思考领悟,并与实际工作结合起来,做到学有所获、学以致用,不断提高业务水平,进一步推动青海省绿色建筑的发展。
此次绿色建筑技术交流正值全党上下认真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之际,在这特殊的时期举办这次交流会,正是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报告精神上来的具体实践。青海省是全球气候变化敏感区和重要启动区,是国家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在全国生态文明建设中具有特殊而重要的地位。而绿色建筑是节能减排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绿色建筑及相关技术是促进青海省建设领域实施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发展的重要举措。
据介绍,截止2016年底,青海省建成绿色建筑173.81万平方米,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1308万平方米,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面积达1281万平方米,绿色建筑和建筑节能工作已积累了一些实践经验,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距全省对绿色建筑发展的要求,特别是距离住建部绿色建筑发展指标和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的期望仍有一些差距。目前青海省建材生产和建筑建造、使用过程中消耗的能源已占全社会总能耗的30%以上,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巨大的压力。而相对于传统建筑,绿色建筑能显著改善建筑的健康性和舒适性。发展绿色建筑及相关技术既有利于降低能耗,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居民生活质量,又有利于推动相关传统产业技术升级与产品更新换代,更能引领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等战略性产业发展,进而拉动有效投资,促进经济转型升级以及建筑产业向更高水平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余刚秘书长在会上作了《城市污水处理及概念厂》的专题报告。低碳照明研究中心韩起文主任为此次交流会带来了《城市节点亮化与夜景公园》的主题演讲。韩起文主任指出,目前城市的亮化行业发展的势头非常好,但是发展势头好的同时又存在城市过度亮化、光污染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已经超出了我们的城市经济所能承载的能力。韩起文主任表示应该让艺术照明在城市夜景亮化照明中占主导地位,这样既能体现城市文化、又可以把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低碳环保理念融入到城市建设发展中来。
与此同时,应青海省西宁市政府邀请,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专家团队赴西宁市城乡规划和建设局与西宁市人民政府副市长何灿带领的市城管局、市规建局、市房产局和湟投集团负责人就有关生态城区发展和绿色建筑相关技术进行了深入交流和探讨。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秘书长余刚作题为《城市污水处理及概念厂》报告)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低碳照明研究中心主任韩起文作题为《城市节点亮化与夜景公园》报告)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青海省技术交流会现场)
(中国城科会专家团队赴青海省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兔儿干考察调研)
(中国城科会专家团队与西宁市政府副市长何灿及有关部门负责人进行交流)
备案号:京ICP备 12048982号-1 技术支持:沃德高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低碳照明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