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际合作中心、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可持续建筑促进会(UNEP-SBCI)和成都市成华区人民政府主办,由招商局地产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承办的“第七届中外绿色人居论坛”,于2010年11月3日在成都世纪城娇子国际会议中心举办。届时将邀请关注绿色建筑技术、绿色经济的国内外专家、政府领导、学者和知名企业代表500余位嘉宾出席本届论坛。
第七届中外绿色人居第三平行分论坛:生态城市的理念与实践于11月3日下午14时在成都世纪城娇子国际会议中心举办,此分论坛主持人为中国生态城市研究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叶青,出席的嘉宾有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秘书长李迅、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粟德祥、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教授艾南山、曹妃甸生态城管委会主任林澎等 ...【详情】
艾南山:成都市提出建立世界现代田园城市,这可能现在跟霍华德的所提出的本质是有所不同。能不能解决现在城市发展问题,目前来讲还不确认。成都市所提出建立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目标现在看来与曹妃甸一样有一个美好的愿景,还有待与成都领导们研究讨论 ...【详情】
李迅:简单回答一下第二个问题,当初中国政府和新加坡政府在两国合作建设生态城市的选址问题有两个基本原则:一是在受到资源约束条件下建设示范性生态城市,特别是在不占用耕地和缺乏水资源条件下;二是要靠近中心城市,依托大城市良好的交通和服务基础 ...【详情】
林澎:目前讲生态城市更多的是从技术主义的角度出发的,实际上没有真正讲到生态城市对于一个生活在城市当中的人来说,他更看重的是生活质量,生活环境的改善。用生态城市的理论与方法是不是能够解决大城市蔓延、浪费土地、城市病产生的问题 ...【详情】
何永:说到人地矛盾,我们比较过、纽约、加拿大这些城市,欧洲的城市,都经历过30到50年,或者半个世纪以上城市蔓延的历程,在城镇化过程当中,毫无例外,每个城市都经历过城市蔓延的过程,比如说我们跟纽约对比,纽约经历了至少60年 ...【详情】
叶青:两个问题的核心其实是一个,在城市当中的人地冲突问题,不光成都有,特大城市都有,更上升是人口资源与自然资源的冲突,用现代田园城市的理念也好,用生态城市的技术方法也好,它能不能做到,我的想法是它既是有可能是做到的,也有可能是做不到的 ...【详情】
林澎:我觉得人才的培养,有一个过程。实际上西方国家在能源危机爆发之后开始进行的全面的反思,经过20年的时间形成了完整的系统,但这套系统就是最好的嘛?也不是,我在麻省理工大学呆过,他们的学生也是跟我们是一样的 ...【详情】
栗德祥:我非常同意那个林澎局长刚才的观点,实际上我们现在从事的事业是全新的事业,现在的人才要在战斗中成长,教育需要改革。就拿我自己来说,我是科班出身的建筑设计师,我原来对其它的领域,包括结构、水、暖、电都不重视,也都不屑一顾 ...【详情】
周若祁:谈一点我的看法。我觉得这个不存在问题,因为节能也罢,生态也罢,更多的是全民行动,如果全民行动起来的话就80%的问题就解决了,只有20%的问题是需要专家解决的。因为目前所开发出来的节能技术足够我们用,我们学者还要继续的研究 ...【详情】
陈宏:我结合个人的经历谈一点感受,我是本科研究生学的建筑设计,到日本东京大学做博士期间转到建筑环境。从硕士到博士形成了一个专业很大的跨度,据我所了解,在日本建筑学属于四年制教育,从一年到三年在东京大学受的是通用教育 ...【详情】
李子富:我从德国回国已经7、8年了,带了不少的学生,感觉是这样现在的学生基本都是被动式的学习。就是你让他做什么的时候他会尽量做,学而不精,上学期有一个伯克利的学生到我这里做实习,是一个非常腼腆的小伙子,平时不太说话 ...【详情】
叶青:如果我们能招到一个人才,或若干个人才,企业就可以做大,为什么他自己不开公司,所以说对个人、对团队、对公司,对一个集体来讲,每个人都很优秀,其实最后比拼的,最大的优势就是你在同等条件下可以做不一样的事情 ...【详情】
林澎:关于首钢的问题已经不是当年的首钢了,现在的首钢已经完全按照一种最先进的理念与技术方法,他所有的渣,气所有的东西都要进行再回收、再利用,所以我们对这个问题应该说没有任何的担心。以衣北京的30%的以上的碳排放都是因为首钢 ...【详情】
何永:我也是北京人,也对北京非常有感情,这个问题很尖锐,因为我自己不是学建筑学的,对建筑我也是外行,比如说国家大剧院,它的形成和生成是反反复复几个来回,是包括专家,学者、政治各方面的博弈的结果 ... 【详情】
叶青:这位同学的问题问的好,你的问题让我想起,我们生态城市委员会一位青年委员在参加一次会议时说到,他很想做生态规划,但是每每被否决,每每相关的决策层把他的想法给否决,他说他不想做规划了,甚至想放弃 ...【详情】
1、重视理念,生态的理念,低碳的理念。有专家提到生态城市追求的是一种幸福感,有专家提到灾害也是生态系统的一个部分,人与灾害要和谐相处,生态城市是对西方世界过去发展模式的自我的一个反思结果;
2、重视技术,技术的集成,技术的整合。有一些专家提到高技术的整合来替代高技术的集成。特别提到文化的倡导,价格观的倡导,低碳消费的行为具有健康意识,我想这个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