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钢相伴的生活
安赛乐·米塔尔集团在阐述轨道塔对公司的意义时说,轨道塔不仅是安赛乐·米塔尔作为行业领先者的符号,也表达了公司所承担的责任,以及对世界进步和公司可持续发展的渴望。在卢森堡的不到两天的时间中,我们参观了安赛乐·米塔尔旗下的两间钢铁厂和一所安赛乐·米塔尔大学。所到之处,听到的都是公司对可持续发展的追求,让人感到推动一家工业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的理想主义因素。

现年60岁的拉什米·米塔尔在1976年建立了米塔尔钢铁公司,并在战略层面领导着企业快速发展,在2006年合并安赛乐之后,安赛乐·米塔尔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钢材制造商。而安赛乐·米塔尔大学便成为连接世界各地子公司的纽带,会对各公司的管理层和普通员工提供管理、技术等方面的培训。
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安赛乐·米塔尔一直强调的钢材的生命周期与每一个人的生活都休戚相关。他们生产的钢材深入在建筑业、运输业、制造业、新能源产业等众多产业,所以正如安赛乐·米塔尔全球副总裁兼研发中心总监格瑞格·路德科夫斯基阐述的:“从开始到结束,我们参与了钢材生命周期的所有阶段,包括原料的开采、钢材的制造、分配、使用和处理,对生命周期的研究对我们怎样能避免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运输业上,安赛乐·米塔尔研发出了使汽车变得更轻的解决方案,汽车在使用轻量型钢材的同时,能够兼顾驾驶感受和安全水平。“专家已经计算出在汽车使用的过程中,这一改进能减少碳排放13.5%,在生产阶段能减少15%的碳排放。”格瑞格·路德科夫斯基介绍。此外,在新能源领域,几乎所有种类的新能源生产方式都需要用到钢材,不管是风车上的涡轮机、电动发电机、核电设施,或者是设施的建设材料,钢材都是必不可少的。在风力发电上,格瑞格说,他们的新技术能让涡轮机被安置在超过100米的高处,以便能最大限度地拥有更高的风力发电能力。在建筑上,轨道塔的建设对他们是新的挑战,在此之前,上海金融中心、迪拜的阿联酋塔都是他们的作品。“我们对钢材的内部结构进行创新,来增强它的内部灵活性和可循环的能力,以此来建造经济、节能的摩天大楼”,格瑞格说,“我们用HISTAR替代原始钢材,这能在建设中减少30%的二氧化碳排放。”
看着安赛乐·米塔尔的项目,可以用丰富多彩来形容,不管是帮助威尼斯设计抵御被洪水淹没的魔咒的方案,还是帮助发展中国家搭建冬暖夏凉、隔音防火的简易房,抑或是建造轨道塔这样的艺术作品,仿佛都让我们感觉到,钢材并不冰冷,它也可以伴随着我们的想象而曼妙扭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