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技术路线
1.整体定位
在将文物保护同该地区建设整治相结合的基础上,强调深港发展的历史渊源,体现古城保护整治对深圳现代文化名城建设的重大意义。
2.规划目标
将新安古城建成为一个人民生活安居乐业,文物保护完好,人文景观丰富,基础设施与社会服务设施完备,绿化空间充足,与周边地区发展衔接良好,保有深圳乡土文明,体现自身历史地位的传统风貌社区。
3.主要技术特点
(1)在吸取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常规做法的基础上,结合新安古城破坏严重的实际特点,对文物和有价值的建筑提出可行的保护措施,并把重点放在对古城历史环境的整治上面。
(2)应用现代城市设计的概念来分析新安古城的空间格局和特色,并且为新安古城未来的发展演进提供一个基本的发展规划框架。
(3)针对古城历史环境已经遭受严重破坏的现实情况,用现实可行的态度对待散布在古城内的文物古迹,规划首次提出“文物古迹整理区”的概念,对可考的但无法完全恢复旧貌的文物古迹采取局部保护措施。
(4)规划不停留在单纯用物质规划的方法来解决保护整治的问题,重视从公共政策的角度来分析新安古城的保护整治机制所面临的问题。
(5)古城历史环境的恢复是一个长期过程,规划研究保护整治分期实施方案,并且进行了必要的财务分析。
三、规划构思
1.规划原则:尊重历史,有效保护,因地制宜,合理利用,提升综合环境品质,把保护整治的社会与文化目标放在首位,商业改造目标放在第二位。
2.重点规划内容包括:划定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范围;古城及周边地区土地使用性质的调整和控制;道路交通系统的改造;建立注册保护建筑制度;古城保护整治的分区管制;重点地段城市设计。
3.保护规划对文物建筑划定了保护范围、建设控制范围。同时从社会发展的整体需要出发,改善基础设施、改进居住环境,推进当地居民对历史文化环境的认同和自觉保护意识;
4.扩展保护的对象和类型,筛选出一批晚清的民居建筑和富有历史性和乡土特色的构筑物。提出建立“注册保护建筑制度”,包括注册文物保护建筑(11处)、注册乡土民居建筑(52处)、注册构筑物(9处)三个大类。
5.规划尝试采取“分区管制”的方法,将古城分为风貌保护区、风貌协调区、开敞空间保留区、广场绿地和入口环境控制区等5个大的分区,提出有针对性的规划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