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项目建筑设计过程及工作程序
① 、多次听取阆中 市 领导及古保办、名研会、文管所意图介绍,并就指导思想及设计原则进行了研究;
② 、项目组调研和搜集国内文庙类似项目开发的成功经验,及应总结的教训;
③ 、对阆中地域文化、习俗及城市规划等情况进行调研,搜集相关材料;
④ 、 市 古保办领导与本院工程设计人员多次去文庙原址现场勘察调研,取得现场第一手资料;
⑤ 、相对明晰定位、初审方案设计、建筑物平面、立面、剖面的布置安排,进行讨论,进一步完善设计方案;
⑥ 、按合同要求完成送审规划设计文本及相关材料。
第二篇 建筑环境及资源分析
2.1 、建筑环境位置及特点
这次规划设计的阆中文庙位于 市 古城区中心位置 ( 原阆中县文庙旧址所在地 ) ,即:东接北街,南邻阆中第三幼儿园,西联田家巷街,北接火药局街。 其特点是:
① 、西邻张飞庙(国家级重点文物单位)和拟建的市博物馆,东接道台衙门、学署、贡院,是人流趋向的重点方位;
② 、居于古城中心部位,最能展现古城建筑的风貌特征;
③ 、 古城文化观光,文庙位于文物旅游的重点区域;
④ 、地段的特殊性。文 庙所处的 火药局街地段为保护区与新区的过渡地段,其范围内现代建筑与传统建筑共存,“要处理好传统建筑与现代建筑之间的关系,既不要盲目建筑仿古建筑,也不能建设体量、高度、色彩与保护区环境不协调的建筑。”要求其建筑要“新颖、朴素、典雅、庄重、大方”与文庙相协调的建筑。
2.2 、建筑环境地理、气象及人文资源分析
2.2.1 、 地理位置及历史沿革
阆中位于四川省东北部,自古为“巴蜀要冲”。全市幅员面积 1877.8 平方公里,总人口 85.86 万人,辖 23 镇 48 乡(含一回族乡),市治保宁镇,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阆中古为巴国别都。古城保护区面积为 1.7 平方公里 ( 含控制地带 ) ,其中,重点保护区面积0 . 8平方公里,古城区人口约为2万多人。所恢复建修的文庙位于古城保护区的中心部位和重点开发建设的文物旅游区范围之内。
2.2.2 、地形地貌、地质构造、气象水文
地形地貌:阆中市地处盆地北沿低山丘陵区,海拔 328 - 889 米 。
地质构造:阆中市位于四川东部台区、川北台陷。区域地质构造简单,褶皱平缓。
气象水文:阆中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雨水充沛、光照适宜、四季分明,具冬干春旱、盛夏多雨、秋雨绵绵的特点。
市区属嘉陵江流域。嘉陵江纵贯南北,地表水产水总量为 6.23 亿立方,人均 741 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