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区位分析图

规划区布局结构图

规划区土地利用规划图

规划区综合交通系统图
《武夷新区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由南平市人民政府负责组织编制,具体工作由武夷新区规划工作组和南平市城乡规划局承担。2011年2月,厦门市城市规划研究院完成武夷新区城市总体规划纲要(2010-2030),并通过省住建厅审查,2012年3月编制完成了总体规划成果。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编制目的
为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响应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部署,发挥闽北中心城市的区域带动与先行先试作用,引导武夷新区城乡统筹发展,南平市人民政府组织编制《武夷新区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以下简称“本规划”)。
第二条 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海峡西岸经济区战略部署,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五个统筹”,从现代城市建设理念出发,妥善处理自然生态保护、历史文化保护与城市开发的关系,促进城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建设一个符合南平实际、面对未来需求、凸显地域特色的武夷新区,发挥新兴中心城市的集聚带动作用。
第三条 规划期限
规划期限:2010年~2030年
近期:2010年~2015年
远期:2016年~2030年
远景:2030年以后
第四条 规划范围及重点
本规划按照地域范围,划分为“武夷新区——中心城区(规划区)——新城区”三个空间层次:
(1)武夷新区
用地面积——4132平方公里;
涉及区域——包括武夷山市全境,建阳市的潭城、童游、将口、崇雒、莒口、黄坑等乡镇、街道,及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涉及的邵武市水北街道、光泽县寨里镇、司前乡和鸾凤乡等。规划重点研究区域发展的战略定位、城乡统筹发展与生态保护。
(2)中心城区——即规划区,用地面积539平方公里;
涉及区域——包括武夷山市的崇安、新丰、武夷、兴田和建阳市的潭城、童游、将口等5个街道办事处、2个乡镇。规划重点研究城市性质与规模、城市空间组织与基础设施系统规划、生态环境与历史文化保护等。
(3)新城区——用地面积328平方公里;
涉及区域——包括武夷山市的兴田镇和建阳市的童游街道和将口镇等。
规划重点研究新城的空间布局,落实各类建设用地。
第五条 法律效力
本规划是武夷新区城市建设与发展的基本依据,凡在城市规划区范围内进行的一切规划建设,均应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的规定,执行本规划。
第六条 强制性内容
城市规划区范围、城市建设用地、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用地、水源保护区、基本农田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湿地、生态环境保护、历史文化及自然遗产保护、城市防灾工程等内容,应作为城市总体规划的强制性内容。第二章城市性质及规模
第七条 城市性质
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地,国际性生态旅游城市,海西北部重要的交通枢纽及中心城市。
第八条 城市职能
武夷新区城市职能主要围绕“三大中心,两大基地”,即把武夷新区建设成为闽北的社会、经济和文化中心、海西旅游集散中心、商贸物流中心和国际性旅游度假基地、闽北工业生产与研发创新基地。
第九条 人口规模
2030年武夷新区中心城区常住人口规模宜控制在66万人。
其中:南翼城区(童游-建阳-将口)2030年常住人口约42万人。
第十条 用地规模
2030年中心城区建设用地规模宜控制在89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135平方米。
其中:2030年南翼城区建设用地44.0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104.8平方米。第三章城市总体发展布局第一节城市空间结构
第十一条 城市空间结构
“一带、两翼、六片”的组团式城市空间结构。
一带:沿崇阳溪和纵向交通干线形成的城市发展轴带。
两翼:以将口为城市交通支点,南北纵向延展:
北翼包括崇安、度假区和兴田,突出旅游度假;
南翼包括童游、将口和建阳,突出中心城市。
六片:包括崇安、武夷山景区及度假区、兴田、将口、童游和建阳城区。
第十二条 城市分区规模与主导功能
1、城市分区规模
崇安片区、景区及度假区:建设用地规模约23.8平方公里,人口规模约13万人;
兴田片区:建设用地规模约21.2平方公里,人口规模约11万人;
将口片区:建设用地规模约11.1平方公里,人口规模约7万人;
童游片区:建设用地规模约20.0平方公里,人口规模约19万人;
建阳城区:建设用地规模约12.9平方公里,人口规模约16万人。
2、主导功能
崇安片区:旅游商贸、创意研发、教育培训、居住;
武夷山景区及度假区:旅游度假、会展、医疗;
兴田片区:旅游度假、文化创意、科技研发;
将口片区:综合交通、商贸物流、居住;
童游片区:行政办公、商业金融、工业、居住;
建阳城区:居住、商贸服务、工业。
第十三条 城市中心等级结构
武夷新区城市中心等级结构为“一主三副”。
一主:城市主中心,即童游南林片区,是城市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三副:城市副中心,分别是崇安城市副中心,为北部区域的副中心;兴田城市副中心,为新兴的旅游度假服务中心;建阳城市副中心,为南部区域的副中心。
第二章 城市空间策略
第十四条 城市空间发展方针
优化老城、拓展新城、城乡统筹、集约高效、持续发展。
第十五条 空间发展策略
1、北部片区(崇安、景区及度假区)为“优化疏导”
优化城市布局,疏导崇安老城人口及交通,完善生活服务及旅游服务设施,推进旧城改造及风貌区的保护,提升城市环境品质;适度建设高铁北站组团,控制开发黄金垅文化创意组团,严格控制城市建设对水体和景区的影响。
严格保护核心景区生态环境,严控星村镇扩张,完善环保设施,推动新村镇区向旅游服务转型;推进度假区闲置用地的合理开发,梳理滨水绿地空间,控制建筑高度及密度,塑造度假区特色风貌;适度建设杜坝片区,整体强化、完善旅游度假功能;积极推进度假区向南部兴田片区扩展。
2、中部新城(童游、兴田、将口)为“集聚拓展”
拓展建设童游、兴田、将口新城区,促进行政办公、商贸物流、旅游度假、工业研发、度假居住等项目建设,完善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配套,提升区域综合服务能力。
加快将口交通枢纽建设,通过高铁武夷东站、山尾货运站、新机场的建设,带动站前商贸服务区、芹口综合片区、山尾货运仓储区、邵口埠文体综合区的发展。松柏片区及芹口东侧作为城市远景发展空间预留。
积极推进童游片区的快速开发。西侧南林组团建设为城市中心区,集聚行政办公、商业金融等现代服务功能,带动周边组团;童游东侧建设工业集中区,推进产业集聚与提升;远期逐步改造林产工贸园,向商务办公、居住转型。西部麻阳溪沿线、新岭东南部区域作为城市远景发展空间预留。
兴田规划为城市旅游服务中心,在保护生态的基础上,突出旅游度假、文化科技、会展、科技创新等功能,完善文体、医疗保健设施,形成专业性、规模化的生态旅游度假区。远期逐步推进仙店片区的改造,主要发展旅游度假及教育培训等。
3、南部片区为“整合提升”
结合新城建设契机,推进南部建阳老城区的功能整合,优化功能布局,推进老城区改造,建设西区生态城及考亭朱子文化旅游区;整合建阳南部工业组团,完善市政基础设施,集中紧凑发展,整体提升城区环境质量及综合服务能力。建阳东部缓坡地作为城市远景产业发展空间预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