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号线:总长度14.6公里,共设置约14个站点。预留西区大道新泾路换乘站接驳苏锡张城际加密线。
4. 干线公路
构筑功能清晰、等级结构合理、布局完善的市域道路网络,促进市域各片区客货运交通协调发展,形成由快速路与主干路构成的 “六横八纵”的市域骨干路网结构。规划至2030年,张家港的城市主干路网密度达到0.81公里/平方公里,满足《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中城市主干路网密度的要求。
5. 港口岸线
提升港口综合效率,实施港区、园区、城区“三区联动”战略。优化港口空间利用方式,提升港口岸线利用水平,拓展港后纵深。完善港口物流体系和信息服务系统,建设“物流园区——物流中心——物流节点”的疏港物流体系。加强港口服务配套功能,实现由二代港口向三代港口转变。
6. 水运交通
规划市域重点骨干航道八条,形成 “五纵三横”的结构。其中申张线、新太子圩、锡十一圩线、新六干河——走马塘、走马塘——七干河五条纵向的航道为主要的疏港货运航道。
7. 中心城区道路网络
结合市域骨干路网,确定中心城区的城市快速路形成“四横三纵”的结构。规划至2030年,中心城区城市快速路总长度约117.58公里,快速路路网密度为0.45公里/平方公里。
与中心城区结构相协调,与快速路系统合理衔接,兼顾现状道路系统的基础条件,构建“十九横十八纵”方格网的主干路系统。规划至2030年,中心城区主干路总长度约280.23公里,主干路网密度为1.1公里/平方公里。
(六)资源节约、保护与利用
1. 土地资源
(1)土地资源保护:严格保护基本农田,严格保护耕地质量,保护生态用地。
(2)建设用地土地供应结构调整
调整建设用地土地供给来源结构,从大量供给非建设用地向对已建用地的深入挖潜转变;调整用地供应结构,从大量供给工业和居住用地向更为多元的用地供给转变;调整用地分布结构,从市域城乡“遍地开花”向中心城区和产业区集聚转变;构建高效的城市支撑体系,设置用地门槛,大力提升用地效益。
2. 水资源
(1)水资源利用
充分利用长江优质地表水资源,建设一干河及沙洲湖应急水源地,提高水源安全保障。加强污水再生回用及雨水利用,利用再生水及雨水作为补充。
(2)水资源保护
沿江地区应大力加强水源地建设和保护,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标准的规定,划定一干河水源保护区,加强一干河水源地取水口保护工程;
保护长江沿岸双山岛、护漕港湿地与滩涂,改善张家港、二干河等主要水生态环境,提高水体自净能力。加强市域黄泗浦湖、暨阳湖等生态湖区的水质保护工作,水质标准执行准水源保护区相关管理规定。
提高污水管网收集率及污水处理率,中心城区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8%,各乡镇达95%;提高污水处理标准,对受纳污水处理厂尾水的水体最大化减排,污泥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资源化利用率达到50%。长江岸线产业带中企业内部污水处理厂,更应严格设置污水处理标准,控制污水排放量。
严格执行禁止地下水开采的相关规定,增加城市路面透水性,提高雨水下渗率,增加雨水对地下水的补充。
(3)水资源节约
建设“节水型”社会,将节约用水纳入依法管理轨道;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将用水指标作为产业准入的重要门槛;全面推广节水技术,降低水耗,提高单位水量产出;提供节水政策引导,加强用水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相结合,发挥水价体系杠杆作用;开展节水教育宣传,提高全社会节水爱水意识。
3. 能源
(1)能源结构调整
规划期末,电力占全社会能耗总量的35.5%;天然气占全社会能耗总量的14.3%;煤炭占全社会能耗总量的30.0%;可再生能源占全社会能耗总量的17.0%;汽油、柴油、燃料油等其他能源占全社会能耗总量的3.2%。
(2)能源节约利用
结构性节能:加快传统产业升级,优化产业结构,发展循环经济,逐步调整能源消费结构。
技术性节能:淘汰高能耗设备和工艺,大力开发和应用先进适用的高效节能技术和装备,加大节能技术示范与推广的组织力度,加快发展环保产业。
管理性节能:提高项目能耗准入门槛,加强企业能源监控,严格执行主要工业产品单位能源消耗定额指标考核,加强节能监管和能源统计队伍建设。
(七)生态建设
城市生态保护规划
1. 生态廊道
规划形成“四纵三横”的生态廊道系统。其中,“四纵”包括双山岛——香山廊道、太字圩港廊道、锡通高速公路(黄泗浦)廊道和六干河廊道;“三横”包括港丰公路廊道、晨丰公路廊道和沿江高速公路廊道。生态廊道边界栽植生态林地,搬迁廊道内现状工业,鼓励廊道内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水产、观光农业。
2. 生态斑块
规划形成香山与双山岛生态旅游度假区、黄泗浦、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与通州沙、港丰公路至晨丰公路农田生态区和凤凰南部农田生态区等五处生态斑块。
3. 生态功能区
(1) 规划形成长江及滨江湿地生态功能类型区、滨江生态防护功能类型区、山体和风景名胜生态保护功能类型区、农林生态保护功能类型区和城市建设生态引导功能类型区5类生态功能区。
(2)长江及滨江湿地生态功能类型区包括长江水体与以狭带状或江心岛形式分布的滨江湿地、滩涂,是以自然生态系统为主的生态敏感性区域。
(3)滨江生态防护功能类型区包括双山岛环岛沿路防护林和金港、锦丰、乐余北部滨江防护绿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