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太榆都市区
太榆都市区实际是由太原1小时都市圈的核心区和紧密区构成,包括太原市区、晋中市榆次区及古交、阳曲、清徐。
太榆都市区形成以太原为中心,榆次为次中心,古交、阳曲、清徐为卫星城的空间结构。
2.太原中心城区空间发展模式的选择
本次战略规划以现实为基础,以城市南向的拓展做为基本取向,考虑可能的拓展形式,对潜在的城市空间发展模式进行了充分的分析:
(1)基于现状生长的发展模式
规划以现有建成区为依托,呈摊大饼式向周围扩展。
(2)跨越式双城发展模式
跨越现有城区,在城市郊县的清源、徐沟建设新城,形成旧城与新城并行的双城格局。
(3)组团式发展模式
以南拓为方向,以开发区、大学城、物流中心、市政府等为开发组团进行城市拓展。
(4)南部轴向拓展的发展模式
以南向的三条主要交通轴为发展轴线,轴向拓展。
(5)基于行政区划调整的发展模式
将榆次区纳入太原市,集中安排城市布局。
经过综合分析,我们确定以组团式发展模式为基础,加强南北轴向交通的建设,发展沿汾河带形组团城市,远景考虑行政区划调整的可能性,将榆次纳入太原城市的拓展空间范围,城市空间由带形转为“T”形组团状城市。
3.中心城区空间发展策略
(1)总体空间发展策略
规划中确定南部为中心城区发展的主要方向,确定中心城区空间发展的基本取向为:北调南拓、内优外设。
北调:从产业、空间、设施、交通、生态等方面调整位于城市北部和上风向的尖草坪区城市用地。
南拓:顺应目前南拓的发展态势,充分发挥区域交通导向和中心城区对外辐射功能,强化和晋中、清徐的区域空间联系,把城市建设的重点逐步从市中心区向小店区和晋源区转移,建设南部新区。
内优:对中心组团进行调整和重构,提升土地效率、优化交通、整合功能、改善环境、改造城中村、建设CBD等。
外设:中心城区功能的外溢,主要指服务功能的外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