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城市职能
安徽东向发展战略的桥头堡;
苏皖联系的重要交通节点;
皖北地区面向江苏的新兴商贸物流中心;
宿州市域次中心城市;
以农副产品深加工为龙头的新兴工业城市;
以古泗州文化为特色的皖北现代化水城。
三、城市规模
2006年城区现状人口10.4万人,城市建设用地11.41km2,人均城市建设用地109.7m2。
2010年规划城市人口13.5人,城市建设用地15km2,人均城市建设用地面积111.1m2。
2020年规划城市人口22万人,城市建设用地24km2,人均城市建设用地面积109.0m2。
2030年规划城市人口3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31km2,人均城市建设用地面积104.0m2。
第八章城区总体布局与空间拓展策略
一、城区增长边界范围
泗县城市增长边界:北至泗许高速(在建),东至草庙镇西清水沟,南至新汴河南龙庙村,西至陆庄、小李庄。
二、四区划定
禁建区
规划区内主要水面(新濉河、新汴河)以及两侧防洪堤内的用地。新汴河两岸控制200米以上的缓冲地带,新濉河两岸控制100米以上的缓冲地带。
限建区
城区北部石梁河与新濉河交汇处、城区北部古汴河与新濉河交汇处、南部石梁河、拖泥沟与新汴河交汇处河流水网密集地区两侧控制50m以上的开敞空间。
适建区
中心建成区外围除禁建区和限建区外的其他规划用地,由于地势平坦,地基承载力均匀等自然属性,均划分为适建区。
已建区
已经建成的建设用地。
总体布局结构与空间拓展策略
三、发展方向
城区空间拓展的主要方向是向东和向北。
东进:在新区行政办公空问扩展的基础上,生活用地与工业用地继续向东推进;
北拓:是利用宿淮铁路泗县站与泗许高速屏山出入口的建设,城市空问向北拓展;
西优:是利用民营工业园的建设契机,优化城市西部的建设用地;
南控:是利用新汴河的天然阻隔,控制城市用地继续向南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