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同三、京福国道主干线的建设, 316、324、104三条国道及其相互联络的公路的建设,形成城市外围公路环线,加上三条省道、机场专用公路、疏港公路等建设,使福州形成放射加环状的市域公路网。在放射形公路与环状公路的节点上建设公路主枢纽的各项交通设施。国道主干线按高速公路,国道按一级公路,省道按二级公路标准进行建设。在市区改扩建或新建客运北站、马尾客运站、洪山客运站、鼓山客运站和后坂客运中心站,建设后坂货运中心站、鹤林货运站、马尾货运站、林朱货运站和福兴集装箱中转站。
74.福州港是我国水运主通道上的主枢纽港之一;是具有工业港特色的内、外贸运输并重的重要口岸,其发展方向是以能源、原材料、矿建和国际集装箱运输为主,客货兼营,多功能的综合性港口;并将成为对台“三通”的重要口岸。闽江口内港区主要是挖潜改造,扩大规模,配套建设;外海港发展松下港和江阴港。
恢复和开发闽江航运,使300-500吨的船队做到干支直达、江海连通。
75.福州长乐国际机场是东南沿海重要的机场,要严格控制机场总平面规划远期三条平行跑道的用地,分期建设。切实注意保护好机场的周围环境,加强管理机场周围土地的使用和建设,以及净空控制范围。近期完成一期工程达到年旅客吞吐量375万人次,货邮运量6万吨。远期达到年旅客吞吐量650万人次,货邮运量10-12万吨。 远景规模达到年旅客吞吐量3500-4000万人次,货邮运量150 万吨。
九、道路交通规划
76.福州城市交通要坚持合理规划,科学安排,适当超前的原则。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并积极引导各种交通方式协调发展;建立方便、快速、安全、准时的客运交通体系;加强对静态交通的管理和建设。逐步形成交通运输结构合理、道路网络快速便捷、客货运输安全可靠的道路交通运输体系。
77.福州城市道路系统由八条对外放射道路、三个环路和若干条东西向、南北向贯穿的城市干道组成,各分区和外围组团各具有相对完整的道路体系。城市道路分为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和街区道路四个等级。中心城规划主次干道和快速路总长402.5公里,干道网密度2.91公里/平方公里,人均道路广场用地面积10.76平方米。
78.城市快速道路系统由二环路、三环路、 机场专用公路、高速公路联络线和东西向的国货路组成。以上道路应严格按快速道路标准建设和管理。其中二环路上设17座互通立交,三环路上设14座互通立交。
79.过江交通是城市交通的关键,规划长门、 南磐、青洲、魁岐、鼓山、前横、达江、龙潭、尤溪洲、祥坂、淮安、湾边、峡南等处设过江大桥,桥头两端的用地需严格控制,应加快大桥建设的速度。
80.规划在城市出入口、主要交通设施、 大型公共活动设施、新建住宅区等因地制宜地布置公共停车场。公共停车场面积宜达到0.8-1.0m2/人,服务半径200-300M。停车场的配建严格执行有关规定。
81.适时建设快速大运量的轨道交通,使之成为客运交通的重要承担者。轨道交通先建成南北向新店-城门,东西向鼓山-建新的干线。
远景再建设环线,并延伸到国际机场。
规划2000年公交车辆增加至960 辆,2010 年增加至2350辆,2010年城市公交里程291公里,公交线路网密度2.11公里/平方公里。要适时建设与之相适应的汽(电) 车保养场和公交停车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