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区道路由5条东西向、11条南北向的主次干道将两区各组团有机地联系起来,并与外环路及各区的内环路构成园区的道路骨架,较好的解决了园区交通问题。
园区内道路分主干道、次干道和支路。
主干道:园区道路的骨架,红线宽为60~50米,道路采用三块板形式。
次干道:主要服务于各分区的交通,红线宽40米,道路采用三块板形式。
支路:联系各街区内部的道路,红线宽30米以下。
规划在西区原管委会的南面和东区60米路的北侧结合行政办公区分别设一广场。
停车场在工业园和商业金融用地结合设置,共设有九处,客运站场设在60米路北侧高速公路出口处。公交站场和加油站设在园区的出入口处,共设4处加油站,3处公交站场。
2、对外交通
规划通过园区路网的组织把过境车辆分流出去,主要是通过60米路两侧辅道和外环路的建成将过境车流引导到城区的外围。此外在东区与武鸣县城交界处,60米北侧高速公路出口处设一处汽车站场。
(六)园林绿地系统规划
规划充分利用石山、丘陵及水系原有良好的等自然条件,建设有特色的城市绿地系统。园区的绿地系统由综合公园、开敞式广场绿地、滨水绿带、街头小游园、景观道路、工业防护林带以及近郊风景区。绿地组成,“点、线、面相结合,山、水、城相融合”形成园区的特色,方便居民游憩。
在东区、中区和西区之间规划保留宽达近500米的两条城市自然生态用地,成为城市的绿楔,通过绿楔把北面的那油风景区和南面山体绿地和河流有机的联系起来,形成开敞的空间和生态安全空间。此外,通过景观道路,防护绿地及水系绿化将园区内的大帽山等一些自然丘陵、石山串联起来,形成完整的园林绿地系统。整个园区共设了4处公园,7处街头游园,绿地1018.47公顷,人均25.46平方米。
(七)基础设施规划
园区保留扩建原有的水厂,目前水厂设计能力为4万吨/日,按人均综合用水量取0.5万m3/万人d,则水厂规模扩建至22.5万吨/日,其中东区可用武鸣县城水厂的水。水源为武鸣西江河水,平均流量30m3/S,最大流量106m3/S,最小流量3.6 m3/S。污水处理厂布置整个园区南面,宁武路边靠武鸣河边地势较低处。变电站除保留原来的一座外,新增6座,消防站共设置了3座。垃圾处理厂与武鸣县城合用一处。
(八) 环境保护规划
发展清洁生产、禁止污染重的三类企业进入园区,加快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坚持项目的环保工程的三同时原则,保护整个园区优美的生态环境。
四、简要评价
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和“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性会址落户广西首府南宁,通过对南宁华侨投资区(中国东盟经济园区)进行重新规划、改造,并制定特殊政策,以吸引东盟国家企业前往广西投资,吸引国内对东盟国家出口企业到广西办厂,这将对中国东盟经济园的发展起着相当大的积极作用,同时也将给南宁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巨大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