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项旅游线:以巴巴寺——礼拜街——清真寺为主体的伊斯兰教线;以观音寺——净圣寺——大佛寺——永安寺为主体的佛教线路;以蚕丝、茧为主体的产业文化游;以古城、红军烈士纪念馆——阆南苏维埃旧址为主体的革命根据地寻踪线。
第四章 城市性质和规模
第二十二条 城市性质
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川北重要中心城市之一,是以商贸、轻纺为主的山水文化旅游城市。
第二十三条 人口规模
人口规模在2005年为18万,2010年为22万,2020年为30万。
第二十四条 用地规模
2005年人均用地指标82平方米,城市规划用地面积14.8平方公里,2020年人均用地指标87平方米,城市规划用地面积26平方公里。
第五章 城市总体布局
第二十五条 城市用地发展选择
城市主要发展方向是跨跃嘉陵江向南发展。
第二十六条 规划区范围界定
具体范围界定为:8镇5乡107个村,规划控制区面积约200平方公里。
第二十七条 形态结构
远期城市形态结构为沿江组团式,布局以主城为中心,重点向南发展七里和江南,协调局部发展河溪和双龙片区。
第二十八条 功能分区
1、老城片区:旅游、旅游接待和居住功能区。居住人口10-11万人。
2、七里片区——商贸、行政、文体娱乐、居住、工业及货运仓储综合功能区,居住人口19万人。
3、江南片区——风景旅游、居住、仓储综合功能区,居住人口不大于0.5万人。
第二十九条 工业用地布局
老城区内的所有工业均必需分期分批搬迁至七里或河溪,或关停并转。
城市远期共规划两处相对集中的工业小区:一是七里以食醋酿造为主的Ⅱ类工业小区;二是河溪以Ⅲ类工业为主的工业疏散区。
第三十条 仓储用地布局
结合火车站场规划部分仓储用地,粮仓就地扩大规模,油库搬迁,其他仓储用地就地发展。
第三十一条 居住用地布局
规划逐步对老城区的居住人口进行疏散,在老城北部、蟠龙山脚下及七里新区开辟新型的、设施配套的城市综合居住区。
规划住宅建筑老城区以多层和低层为主,七里新区部分地段为高层或低层。住宅建筑密度控制在20-25%;居住建筑间距新区不小于1:1,老城不小于1:0.8,容积率按1.2-1.8控制。
保留现有的中小学和托幼用地,新增加的中小学、托幼及其它居住服务设施按服务半径配置,并优先建设,以方便居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