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城镇等级规模结构
规划期末,黄山市域城镇等级规模将形成五级结构。
1、一级城镇:黄山市中心城区,人口规模70万人;
2、二级城镇:甘棠城区,人口规模为15万人;
3、三级城镇:徽城、海阳、祁山、碧阳等四个城镇;
4、四级城镇:主要是市域重点镇,包括呈坎、汤口、宏村、三阳、闪里镇、太平湖、仙源、深渡、王村、焦村、万安等27个城镇;
5、五级城镇:一般建制镇共24个。
四、 市域交通发展战略与发展目标

1、铁路
建设京福高速铁路、皖赣复线、黄杭高铁黄山段以及配套设施。建设黄山-金华铁路、铜陵-太平铁路黄山段。
2、市域公路系统
(1)市域高速公路建设
形成“一环七射”的高速公路网络,由高速公路外环、合铜黄、徽杭、屯景、黄千、溧黄、祁砀、宁黄高速公路构成,其中合铜黄、徽杭高速公路在中心城区南部形成的南半环为现状高速公路,高速公路北半环,屯景、黄千、溧黄、祁砀、宁黄高速公路为规划高速公路。
(2)市域公路网络
市域公路网络主要解决市区与县城、县城与重点城镇、重点城镇与一般城镇之间的相互联系,建设环黄山公路、环太平湖公路、许—谭公路,使偏远乡镇到达中心城区的时间控制在1-2个小时。
3、航空港。黄山机场按4E类标准规划控制,跑道延长至3200米,用地扩展到230公顷。
4、水运及港口。规划建议在花山附近建设航运码头,恢复新安江—深渡—街口的水运。
五、 市域自然资源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
重点保护自然与历史文化遗产资源、历史文化名城(镇、村)、历史文化街区以及周边环境的整体景观、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及典型的历史建筑、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有地域文化特色的传统民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