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中央活动区北到黄浦大街、徐东大街,南到雄楚大街、墨水湖北路,西至十升路、京广铁路,其用地划分为永清、江汉关、汉正街、月湖、归元寺、月亮湾、积玉桥、首义、王家墩、站前、花桥、新华、惠济、宝丰、赫山、梨园、沙湖、洪山、晒湖等19个区片,规划建设用地面积95平方公里,人口165万人。中央活动区按照“大集中、小分散”的模式,集中建设滨江活动区、王家墩商务区、汉口中心商业区、环沙湖公共服务区、中北路商务办公区等五大职能区域。
49.综合组团以居住、生活服务和都市工业为主导,是职居相对平衡的城市单元, 划黄浦、二七、后湖、塔子湖、古田、十升、四新、沌口、白沙、南湖、珞喻、关山、杨园、青山、武钢等15个综合组团,建设用地面积355平方公里,人口336.5万人。综合组团以轨道交通线、快速路及主次干道,加强与中央活动区的联系。
四、主城区功能布局
50.中央活动区是武汉的城市主中心,集聚城市重要的公共服务职能和大型的公共服务设施。
(1)滨江活动区是一环路以内的滨江地段,规划划分为永清、江汉关、汉正街、月湖、首义、月亮湾、积玉桥、归元寺等8个区片,重点发展商业贸易、文化娱乐、旅游休闲功能,保护历史文化风貌,塑造滨江城市景观,形成具有武汉特色的文化活动区。
(2)汉口地区王家墩区片主要依托建设大道集中建设金融商务、贸易咨询、会展信息、商业服务等重大设施,形成现代商务中心区。新华片以武汉国际会展中心和中山公园为中心,整合提升商业、医疗、会展、体育、文化设施水平,形成公共服务中心区。惠济片、站前片、宝丰片、花桥片主要发展行政办公、交通枢纽和公共配套服务职能,提升优化居住生活环境。
(3)武昌地区沙湖片主要围绕沙湖公园建设现代艺术中心和企业总部基地,布局区域性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江南公共服务中心区。洪山片主要依托中南路和中北路在洪山广场周边,集中建设行政、商务、酒店、体育设施,形成江南行政商务区。梨园片、晒湖片集中发展文化博览、办公功能。
(4)汉阳地区赫山区片通过功能置换,集中布置区级行政中心、商业贸易和现代化滨水居住区。
51.规划建设四新、鲁巷、杨春湖三个城市副中心。其中,四新重点建设和培育国际博览、商务办公等生产性服务职能。鲁巷重点建设和培育高新技术产品交易、信息服务等生产性服务职能。杨春湖重点建设区域性客运枢纽和旅游服务职能。
52.调整主城区居住用地布局,引导旧城居住人口向综合组团疏解,以后湖、古田、站北、谌家矶、南湖、白沙、四新、关山、杨园等为重点,集中成片规模化建设住宅区,严格禁止零星建设。规划主城区居住用地135.6平方公里,人均居住用地27.0平方米。
居住区建设坚持居住和公共服务配套同步发展的原则,规模超过10万人的居住组团应设置组团中心,低于10万人的综合组团可设置1—2个社区中心,满足组团内部的公共服务需求。
53.外迁主城区传统工业,实施“退二进三”,调整工业用地布局。青山工业区、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应突出各自产业特色,积极发展上下游产业链。主城区规划工业用地81.7平方公里,人均工业用地16.3平方米。
适当保留江岸堤角、江汉现代、硚口汉正街、汉阳黄金口、武昌白沙洲、青山工人村等都市工业园,发展无污染、高就业、高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业。
54.优化提升主城区交通系统,建设三环十三射的快速路系统,实现快速路入城。强化主城区内支次路网建设,重点强化垂江道路建设,改善城市交通环境,促进城市空间区块化发展。结合轨道交通发展,建设一批交通枢纽站点,实施各交通系统的有效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