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吴家山是东西湖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重点发展成为以国家级食品加工:工业基地和台商投资区为依托的现代化新城。金银湖是汉口北部的滨水型居住新区,配套发展体育、休闲、游乐等功能。走马岭是食品加工和保税物流为主导的产业组团。蔡甸是蔡甸区政府所在地,发展成为武汉西部的轻工业发展区和农副产品集散地,依托良好的自然山水条件,建设宜居型新城。黄金口形成以家电和食品制造为主的工业组团。
40.西部新城组群要严格保护汉水水质,确保武汉市饮用水水源安全。加强汉水两岸和金银湖周边的生态环境建设,严格保护吴家山与走马岭、蔡甸与黄金口之间的生态防护隔离带,防止城市的蔓延式扩展。严格保护东西湖区排水沟渠系统,提高排渍能力。
七、北部新城组群
41.北部新城组群依托岱黄高速公路、机场高速公路、盘龙大道和轨道2号线等城市对外交通线轴向拓展,由盘龙新城和横店组团、武湖组团组成,形成“—主两副”的布局形态。组群中心布局在盘龙新城,承担服务北部组群的公共服务职能。
北部新城组群充分利用天河机场的航空工业优势,形成航空运输和临空产业集中发展的武汉航空城。规划建设用地52平方公里,人口48万人。
42.盘龙新城是黄陂区南部的经济中心,依托天河机场发展航空物流、高新技术产业。横店利用临近天河机场的优势,建成航空物流基地和临空工业园。武湖是以农业产业化为主导的综合城镇。
43.北部新城组群要严格控制机场净空,避免机场噪声污染;保护好后湖水质,妥善解决组群供水问题,确保供水安全;在严格保护组团之间的隔离绿化前提下,利用现有山水资源和盘龙城历史文化资源,建设汉口北部宜人的旅游、生活空间。
第四章 主城区优化调整
一、主城区的主要功能及优化调整原则
44.武汉主城区以三环路以内地区为主,包括局部外延的沌口、庙山和武钢地区,总面积为678平方公里。规划至2020年主城区常住人口502万人,建设用地450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89.6平方米。
主城区是武汉的核心,承担湖北省及武汉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中部地区生产、生活服务中心的职能,重点发展金融商贸、行政办公、文化旅游、科教信息、创新咨询等区域性中心城市服务功能。
45.主城区本着历史延续性与战略前瞻性相结合的原则,进行优化调整,实施城市功能和用地布局的“两降三增三保”,即降低旧城建筑密度,降低旧城人口密度;增加绿地及开放空间,增加各项重大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增加停车场等交通设施用地;保护历史文化街区及周边环境风貌,保护山体湖泊及周边生态环境,保留改造高就业无污染的都市型工业用地。
二、主城区三镇关系
46.主城区依托“两江交汇、三镇鼎立”的自然格局,以长江、汉水及东西向山系为纽带,形成汉口、武昌、汉阳相对独立的城市功能体系,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三镇一体化发展的总体格局。
汉口地区主要发展服务中部、面向全国的金融贸易和商业服务职能。规划常住人口154万人,建设用地面积116平方公里。
汉阳地区主要发展先进制造业、会展博览、文化旅游、生态居住等职能。规划常住人口100.5万人,建设用地面积103平方公里。
武昌地区主要发展科教文化、高新技术、金融商务和省级行政中心职能。规划常住人口247.5万人,建设用地面积231平方公里。
三、主城区规划结构
47.优化空间结构,延续上轮城市总体规划圈层发展、组团布局的思想,引导城市
功能的聚集发展,将主城区规划结构调整为中央活动区、东湖风景区和15个城市综合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