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题文档
 您的位置:首页 >>案例 >>总体规划 >>
 
武汉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文本

时间:2009-05-13  来源:汉网论坛  作者:

 
李铁:被误读的城镇化 2013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
2013年4月29-5月5日 张家界城镇体系规划
难题与对策:城镇化的路径选择 长沙天心城市设计
 

九、环卫

172.按照生活垃圾处理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和产业化的原则,建成城乡兼顾、布局合理的现代化生活垃圾处理体系。2020年,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5%以上。

都市发展区内生活垃圾以焚烧处理为主,外围城镇地区以卫生填埋处理为主。新建陈家冲垃圾卫生填埋场、府河口垃圾焚烧处理厂、锅顶山垃圾焚烧发电厂、群力村垃圾焚烧发电厂、凤凰山垃圾焚烧发电厂、东西湖垃圾处理场、汉南垃圾处理场、江夏垃圾卫生填埋场等,至2020年全市垃圾处理能力达到14200吨/日,其中焚烧处理能力不小于7100吨/日。

都市发展区建筑垃圾、大件垃圾、医疗垃圾以及公共建筑餐厨垃圾分别采取独立处理方式。在汉口、汉阳、武昌三镇分别新建餐厨垃圾处理厂、建筑垃圾处理场和废品物流基地各一座,新建凤凰山医疗有害垃圾处理厂。

173.逐步完善主城区各类环卫配套设施,新建30座中型垃圾转运站,逐步淘汰现有小型垃圾转运站,新建15座环卫车辆停保场。公厕建设结合现有设施状况,按独立式或附属式的形式进行新建和改建,按照每万人2.0—2.5座的标准,新、改建公厕约1100座,公厕总数约1300座。

第十三章 综合防灾减灾规划

一、目标及总体防护要求

174.武汉市是国家重点设防城市,按照“平战结合、平灾结合、以防为主、准确预报、快速反应、措施有效”的原则,以防御洪水为重点,建设和完善以主城区为核心的各类防灾设施体系,加强防灾指挥系统现代化建设,提高城市整体防灾减灾和救助能力,确保城市安全。

175.城市建设区应避开地震活断层、地质灾害高易发区和蓄滞洪区。城市重要设施应相对分散布局,满足人防安全布局要求。市政公用设施要分散布置,地上与地下结合,环状连通,多路送,增加抗灾应变能力。

176.建立和完善城市综合防灾减灾紧急疏散和救援交通网络,确保救灾道路畅通。

加强对危险品生产、储存、运输和使用的管理。加强环境监管,对于城市生产生活所必需的高风险设施,应按照相关规范要求合理布局、审慎建设、严格管理。

二、防洪

177.武汉是全国重点防洪城市之一,坚持蓄泄兼筹、以泄为主的原则,形成以堤防、分蓄洪区等工程和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的综合防洪体系,确保防洪保护圈安全。

长江干流按1954年洪水标准设防,相应汉口武汉关水位为29.73米。汉水干流按1964年洪水标准设防,相应新沟水位为30.59米。东荆河按?954年洪水标准设防,相应三合垸站水位为31.48米。

府河(府环河)防洪标准按设计最高水位确定,各段设计最高水位为50年一遇外江水位遭遇内河30年一遇、30年一遇外江水位遭遇内河50年一遇、并与1954年型洪水比较取三者水位中的最大值。

其他支流按照“出现建国以来当地最高水位不溃堤”的原则确定防洪标准。

178.加强长江白沙洲、天兴洲和府河出口等河段的河道治理,加大堤防险工险段和病险水库的整治力度,全面完成支流干堤的整险加固建设,至2020年使市域内防洪工程全部达到规划标准。

加强分蓄洪区安全建设。按照《长江流域分蓄洪区安全建设规划》的总体安排,加快以杜家台分蓄洪区为重点的安全体系建设。

 
上一页 页码:[<< 1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 下一页 共35页


打印】 【网站论坛】 【字体: 】 【发表评论】 【关闭
更多关于 武汉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文本 的资料
· 顶级专家会聚江城 为武汉产业空间顶层设计把脉 [2016-04-27]
· 武汉市规划综合消化建筑垃圾 [2016-04-21]
· 武汉“十三五”期间深化“1+6”城市格局体系规划 [2016-02-03]
· 国务院批复同意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 [2016-01-20]
· 武汉构建国内最大城市生态湿地群 [2016-02-03]
 
热点专题

资源型城市生态化转型道

进行中的“京津冀一体化

智能交通让城市发展更美

楼房坍塌,“快餐式建筑
行业人物.
学术论文
电子图纸
工程案例
丹佛艺术博物馆住宅
The Museum Residences是由美国著名建筑师Daniel Libeskind设计的。… [详情]
软件下载
考试信息
规划论坛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乡规划管理中心  指定合作网站   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  官方网站
主办: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CSUS)  承办:沃德高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Add to Google
Copyright ©2007-2009 CITYUP.ORG.All Rights Reserved. 
通信地址: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北附楼312室(100835)
联系信箱:cityupcityup.org  传真电话:010-88585380
服务热线:010-88585610/11/12转803  QQ:325178919  325178913
版权所有: 都市世界-城市规划与交通网
京ICP备12048982号-3   京公安网备11010802020994号
关闭欢迎关注都市世界微信公众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