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工业用地布局与工业用地调整。工业布局分为三个层次:中心城区的都市型工业、城区边缘的支柱型产业与位于两者间的高新技术产业。本着优化城市功能结构、提高城市土地使用效率、促进工业与配套产业的有机联系、协调工业布局与大型基础设施建设的原则,三个层次工业用地发展,采取不同的对策。主要措施有:
(1)第一、二层次:包括旧城区、永宁江与椒江两岸工业用地。适当保留区位合理、对环境基本无污染、货运量不大、靠近交通性道路的一类工业;逐步置换和调整江口、外沙、岩头工业区块等有严重污染的工业;工业区与周边居住区等其他功能区之间应设置防护林带;旧城内有污染的工业采用“留、改、并、迁”相结合的措施,减少对生活环境的污染。逐步置换黄岩旧城区九峰山西侧的工业用地,改善居住生活环境。
(2)第三层次:城区边缘的集中工业区。在城市的常年主导风向下风向区域,沿主要货运干道和对外公路干线重点发展工业区块,促进工业区块向大型产业基地转化。
(3)工业区规划建设。为建设“长三角”南翼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加快工业现代化进程,规划建设“五大工业基地、四大综合性工业区块和若干个特色工业区块”。应抓好工业布局整合和集聚,通过工业区建设实现配套设施及服务资源共享,促进主导产业升级。
五大工业基地:医药化工基地、缝制设备生产基地、塑料模具生产基地、汽车摩托车及零部件生产基地、家用电器生产基地。
四大综合性工业区块:椒江东部工业区块,台州经济开发区滨海工业区块,黄岩西部和南部工业区块,路桥滨海工业区块和中部工业区块。
特色工业区块:椒江塑料工业区块,星星电子工业区块,章安工艺礼品工业区块,三甲水泵阀门特色工业区块。
(四)工业门类规划。在疏港大道以西、甬台温高速以东的中心城区发展劳动密集型都市工业及高新技术产业;甬台温高速以西以一类工业为主、有限制地发展二类工业;滨海工业区和椒北沿海以二类工业为主,有限制地发展三类工业。
第三十九条 工业支撑系统规划 大力发展仓储物流、生产性服务业,完善综合交通与信息网络等基础设施、构建高效的工业支撑系统,促进工业产业结构升级和工业布局优化。
第四十条 仓储物流设施建设 结合产业布局、对外交通枢纽建设,建设服务于地区生产、生活需要和区域物资中转并重的仓储物流设施。重点配合铁路和港口规划中转和储备仓储区,置换旧城区内功能及布局不合理的仓储用地,提高土地使用效益。
第四十一条 仓储物流用地规划 规划中心城区仓储物流用地面积2010年为3.3平方公里,2020年为4.96平方公里。主要仓储物流用地布局为:
(一)南部仓储物流区。是台州市主要的仓储物流基地,作为铁路货场和工业区的配套,承担物流中转、储备和工业公共仓储功能,重点安排在铁路货运站周边和黄岩南部。
(二)椒北仓储物流区。配合椒北产业开发和头门岛开发,并作为台州市长远发展的后备仓储基地。
第七章 住房发展与居住用地规划
第四十二条 住房发展目标
(1)近期:2010年实现户均一套,人均住宅建筑面积30平方米,人均居住面积18平方米。居住区公共设施完善,居住环境明显改善。
(2)远期:2020年实现人均一室,人均住宅建筑面积33平方米,人均居住面积20平方米。居住环境大幅度改善,老城区密度适宜、配套齐全,新城区设施完善、环境舒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