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地形竖向控制
作为市区范围内的最高峰区域,本区具有较高的景观敏感度,规划对基地内的现状地形进行整体保护。建筑物与构筑物的建设应依山就势,最大限度降低对山体山势的破坏。盘山车行道路最大纵坡不超过10%。
(4)植物配置引导
保留绝大部分原有生态林。在主要游览线路两边的乔木下层配置大面积的特色野蔷薇和一部分紫藤,展现铜官山原始的野趣风貌。主峰海拔标志点、观景台两边及外侧为了保持良好的观景视线,配置以小乔木和灌木。
(5)夜景意向控制引导
铜塔外立面以高科技灯光变换不同色彩,展现现代、动感的铜都风貌。其余地带灯光以静为主,突出优美的山脊轮廓。
生态环境控制
(1)生态保护与培育分阶段控制
建设初期重点是对山顶区植被的恢复和更新,禁止毁林开垦,禁止毁林采石采矿等行为,同时着手对山脚垃圾场进行生态恢复;随着项目的开发,对山坡等地封山育林,加强森林病虫害监测和防治工作,加强护林防火工作。
(2)生态环境质量指标控制
山顶区域限制车辆的进出,以减少废气排放。停车场设在半山下风口处,设环保车换乘点。基地内应按国家一级空气环境标准(GB3095-1996)执行。应严禁汽车鸣笛,对设备噪声可采用隔声、减声装置或禁止新建产生噪声的装置。环境噪声值应控制在50分贝以下。基地内的固体废弃物主要来自于区内的游客,物源主要是生活垃圾,因此要采取如制定严格卫生环境管理条例等措施。
(3)安全及防灾控制
沿山脊设防火道,设置防火设施,规定森林防火期,防火期内禁止野外用火。在地质灾害发生时,灾民若因交通阻断或其它因素无法到达避难中心时,半山停车场可以成为临时的避难场所。当地质灾害情形较为严重,导致道路交通严重瘫痪,灾民伤亡惨重时,必须要依靠直升机由空中进行救援工作。基地内直接利用铜宫观景台或天极设置的直升机停机坪,提供直升机执行防救灾任务之用,是大铜官山公园内最能发挥直升机救灾功能的据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