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市域绿地系统规划
第十二条 市域绿地系统规划布局原则
1、加强城镇、水系、厂矿企业、道路等的点、线、面结合,构建市域大环境绿化的主体框架,营造市域生态大环境、城乡一体大园林。
2、充分利用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资源,重点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提高舞钢市生态大环境质量。
3、积极鼓励林果业的投资发展,营建大面积的经济林,以此补充市域大环境绿化的不足。
4、重视发挥中心城区的辐射作用,以城市为核心,通过城市绿化带动市域绿化建设事业的发展。
5、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域,严格控制保护耕地,加强土地管理,因地制宜,搞好四旁绿化建设。
6、建设多层次、多功能的林业经济结构体系,使广大宜林区成为风景优美、生态结构稳定、经济效益良好的协调发展区。
第十三条 市域绿地系统规划结构
规划以舞钢市域内丰富的山林、农田、河流、湖泊等自然基础元素,构建“山水园林城市”的框架,规划布局结构为“一心一网,两水六区,八点八园”。
“一心一网”: “一心”是以舞钢市区为核心,建设环城绿带,改善中心城区生态环境;“一网”是以平桐线省道、高兰线省道、七蚁线省道及县级、镇级、乡级公路绿色通道,构筑覆盖市域的绿化网络。
“两水六区”: “两水”指石漫滩水库和田岗水库周围的风景资源建设;“六区”是指九龙山景区、马鞍山景区、二郎山景区、五峰山景区、天池山景区、九头崖景区六个重点风景区的建设
“八点八园”: “八点八园”指八台、尚店、尹集、枣林、庙街、武功、铁山、杨庄八的乡镇建设八个园子。
第十四条 市区外围大环境绿地系统规划
市区外围大环境绿地主要以“三山两水”为基础,规划布局结构为:“三山两水四带” 形成外围完整的绿地体系,作为城市绿地在城市规划范围外的延伸,起到绿地生态过程与格局的延续效果,发挥更好的景观生态效应。
“三山”:“三山”即马鞍山风景林区、垭口-罗湾风景林区、二郎山风景区,风景资源优美,主要以保护为主,防止城市扩张对风景林区的破坏,在旅游开发上应生态合理;
“两水”:“两水”指石漫滩水库和田岗水库周围的风景资源建设;
“四带”:“四带”即石漫滩水库南侧沿岸风景林带、田岗水库东侧沿岸风景林带、平舞铁路-漯舞铁路防护林带、高速路防护林带建设,作为城市规划范围边界的绿地,既起到隔离防护作用,又是生态格局上的延续。
第四章 城市绿地系统结构、布局与分区
第十五条 城市绿地系统结构:
依据舞钢市城市布局特点,舞钢市绿地系统结构可归纳为:“一心一环,三纵三横,多园均布,新区增色,湖滨溢彩” 。
“一心一环”: 一心即以城市规划行政中心为基点,向外辐射的城市绿地核心。一环即围绕城市总体规划在舞钢市区的东部、南部以及钢城路与东环路之间有大片天然的山地森林,是整个城市的天然绿色屏障。
“三纵三横”:即纵、横三轴。纵轴为高速路——钢城路——东环路,横轴为建设路——通平路——湖滨路。纵横三轴处与城市边缘的确定为城市防护林带,处于城市内部的确定为城市景观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