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核”:市级中心,即城市核心商贸商务区,总体范围约4.5平方公里,包括核心区及核心拓展区。
“二轴”:市级主轴,即沿江纵向发展主轴和沿中山路横向优化主轴,发展沿江的商务、文化、生态与休闲等功能,优化沿中山路的金融、商贸、商务、文化等功能,在城市功能拓展和发展形态上与“核心”交错呼应,形成立体的城市发展空间。
“三心”:三个区级中心,城南区级中心:主要指环城西路以西、新典路以南、通达路以东、环城南路两侧区域,依托未来区行政中心,形成以商贸、物流、时尚展示为主的区级公建中心。

3、用地布局
规划居住用地1002.04公顷,占总建设用地的38.0%,人均居住用地26.0平方米。公共设施用地512.87公顷,占总建设用地的19.5%,人均公共设施用地13.3平方米。区内不独立设置工业及仓储用地,都市型、无污染的研发企业可结合办公、科研用地设置,普通仓储、物流企业可结合市场、商贸等用地设置,严禁布置危险品仓库、堆场。
4、产业布局
产业布局规划形成“五区六街”格局。
五个主要功能性区块包括天一核心金融商贸商务区、鄞奉路沿江商务休闲区、月湖文化旅游区、城南商贸商务区和城西商贸商务区。六条特色街包括中山路综合商业街、城隍庙特色商业街、鼓楼商业步行街、开明街特色商业街、环月湖文化特色街以及滨水生态休闲街。
此外,规划还对区内的都市工业作了整体布局。当前,海曙区工业主要分布于区科技园区、双杨—胜丰工业区以及机场路以西姚丰—后孙—望春桥工业区。未来,都市工业重点要发展总部工业和楼宇工业,积极引导现有工业企业特别是有污染、工艺技术相对落后的工业企业腾笼换业、产业置换,鼓励发展研发、电子、软件等技术密集型的制造业。
5、绿地系统规划
规划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城市绿地采用点状、线状、带状绿地和景区、公园相结合的布局方法。以姚江奉化江绿廊为纽带,以月湖景区、南郊公园两大绿心为核心,以线状的滨河绿化、道路绿化为骨架,以城市公园广场和大范围均匀分布的点状绿地为重点,创造多层次、多类型完整合理又富有特色的城市绿地系统。
6、城市设计导引
规划依托海曙区良好的环境背景,致力于生态城区的构造,加强与自然水体、城市绿地的沟通与联系;精心营造沿余姚江、奉化江滨水景观,与公园、绿廊等绿化开敞空间共同构成生态城区的基准面。
对能形成现代化城市总体意向的重要场所进行控制。总体意向的形成是通过常规的视点观察城市及城市活动,因此城市的观景点和形成景观的城市区域是城市设计总体控制的具体内容。主要包括视线通廊、景观轴线、界面和标志性节点等要素。以中山路、通途路、环城北路、环城南路等横贯本区的道路为主体构架的视觉通道,形成海曙区总体城市意向的主要途径;以月湖景区、南郊公园、天一广场、滨江绿廊等形成主景视点的城市景观点;以大型绿化带、城市广场、水滨等空旷地段边缘形成城市主要立面;以及逐步形成的城市或片区的标志性建筑和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