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在产业经济布局上,由于缺乏有力的宏观调控措施,造成三新村与其他村没有经济上的合作,经济发展处于低层次的蔓延,难以发挥规模效益。
从区域的角度来看,由于各行政村之间利润分配的相对独立性,使得各村经济发展和土地利用开发更多地从本村自身利益出发去进行,而村与村之间缺少相互的经济合作,另外,由于缺乏整体的宏观调控措施,使得各村在经济发展中显得比较盲目,造成低层次的重复引进与建设的遍地开花,形成“大分散,小集中”的局面。不但导致生态环境有恶化趋势,而且阻碍生产要素向合理的增长点进行重点集中。不利于聚集规模效应的形成。
同时存在产业结构基本趋同的现象,未能形成有效合理的地域分工协作专门体系。
4三新村社会经济发展前景分析
4.1优势分析(Strength)
(1)区位优势
三新村处于惠州市区重点发展区(江北片区)的中心,紧邻行政中心、商业、体育和教育中心,并且有多条城市主干道和环路通过,对外交通线路也途经与此,区位优势明显。
(2)后发优势
由于江北片区定位十分重要性,所以政府在土地开发上一直比较谨慎,加上规划区周边配套建设比较缓慢,本规划区相对于周边地区而言,目前还处于“后发展地区”,现状建设条件比较简单,土地储备为该片区未来发展的重要优势之一。
(3)内部优势
三新村立村至今,在150多年在整个发展过程中,他们和睦相处、勤勤恳恳、共同为建设三新村而奋斗。即使建制和管辖区的变化,也没有影响到以钟、骆、林为核心的三新村组织结构,并且强化了集体职能和凝聚力,同时使政府权利在村庄的管理中更加全面和职能化。
总的来说,现有的管理机构已经初步具备城市管理职能,能较好适应该地区的发展需求。为未来改造工作的组织和顺利开展提供较好的基础。
(4)改造积极性较高
在我们多次调研阶段的访谈中了解到,大部分村民对三新村改造都比较关注,这可能与现状建设条件和环境设施远远落后于周边地区,加上生活收入一直得不到提高,致使村民强烈愿望通过本次改造彻底改变旧面貌的主要原因。
这也为我们这次改造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良好的群众基础,促进规划的早日实施。
4.2劣势分析(Weekness)
(1)城镇发展滞后,基础设施薄弱。
目前三新村属“待开发地区”,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水平相对滞后,严重影响到村经济的发展和村民的收入水平,并且给村民日常生活带来严重不便。
(2)后发劣势。
虽然三新村的区位优势,为其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推动力,但是由于历史和政策原因,致使起发展脚步严重滞后,特别是在土地权属和产业选择方面,使其在发展受到约束。所以未来在如何利用有效的土地资源下,在城市功能总体定位框架下,寻找一条适合三新村特点的发展之路,将是本次规划的又一个重点需要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