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庄改造必须严格执行各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村镇建设规划,新村建设人均用地总量要控制在150平方米以内。
重视解决占地手续难办给整建制搬迁造成的困难,多方面拓宽融资渠道,解决周边城镇建设用地征地费用高昂,搬迁村户难以承受的问题。
在试点村改造建设过程中,坚持节地、节能、节水、节材的原则,积极鼓励和支持试点村使用新材料、新能源、新技术,降低住宅中的资源消耗,建设节约型新村。
试点村改造应建立专家技术指导制度,在规划编制、建筑涉及、施工管理、防震防灾、环境保护等方面加强技术支持。
第六章 城乡统筹发展
第一节 城乡产业布局与统筹
第47条 产业发展原则
(1) 发展循环经济,建立节约型社会。积极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从传统增长模式向“减量化,高效率、再利用、再循环”的良性增长模式转变。
(2) 培育重点支柱产业,加强对石油化工新材料、新型建材、物流、旅游、教育等重点产业的引导和扶持,调整和优化布局,促进新城产业集群的形成。
(3) 引入新兴产业,大力发展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培育低消耗、低投入、高产业关联度和高附加值的行业,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
(4) 与新城建设、空间发展相结合,统筹区域及城乡产业的协调发展,积极推动产业向京石产业发展带和良乡-燕房产业带集中,向新城及新城周边城镇的转移和集中。
第48条 区域绿色农业布局
(1) 西部山区依托山林资源和地形特点,以河北、霞云岭、十渡为基地,重点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林果种植业和养殖业等具有山区优势的特色农业,建设高标准的绿色生态体系、高效益的产业体系和高水平的森林资源安全保障体系。
(2) 平原地区和浅山区,以长沟、韩村河、琉璃河、窦店为基地,重点发展都市农业、设施农业、观光农业和农产品加工等高附加值农业,以基本农田保护为基础,形成大石河周边、小清河周边两个大规模绿色农业基地,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
(3) 东部永定河-小清河沿河地区,农业与防风固沙、生态治理相结合,以长阳、琉璃河作为基地,在满足城市防洪的基础上,合理开发利用河滩和沙荒地,实行林、农复合经营,以防护林网、果园与经济型灌草配置构成防风固沙林网,以绿色林业、都市绿色观光农业建设为主。
第49条 区域第二产业布局
(1) 石油新材料产业:规划期内房山石化产业发展强调延伸产业链,积极发展石化研发、中试等高端服务产业,严格控制能耗、物耗、土地利用强度和环境质量标准,空间布局应严格控制,以燕房新城组团为核心,组合阎村工业区、石楼工业区,与河北省周边城市形成上下游产业链,建设北京石油化工新材料产业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