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条 打造城市地区重点轴线和景观通廊
充分利用区域重要道路、明晰的山水边界,与区域生态系统建设相衔接,构成房山区域整体形象的主要框架。
(1) 形成4条纵贯房山区域的南北向景观通廊,即:
依托房易路,形成西部沿山景观通廊。
依托永定河、小清河,形成房山东部滨水景观通廊。
依托京石高速、六环路和京广铁路,形成房山中部平原景观通廊。
依托京原路(108国道)形成山区自然山水通廊。
(2) 形成4条东西向景观通廊,即
依托南水北调线和京良路西延线,形成北部沿山丘陵景观通廊。
依托京周路-长虹路和轨道交通线,形成新城城市景观通廊。
依托长周路形成中部平原景观走廊,突出平原都市农业景观。
依托东南过境通道(长琉路)形成南部京冀边界景观通廊,与拒马河景观带联为一体,突出平原景观特色与拒马河滨水景观。
第38条 区域门户节点
区域门户节点位于城市南北主导轴线:
(1) 琉璃河——区域南部门户,展示城市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整洁有序的城市风貌。
(2) 物流园区与拱辰大街商贸区——新城门户,展现现代城市风貌。
(3) 永定河北段与大宁水库——区域北部门户,展示城市湿地生态特色和绿色人居风貌。
第39条 整体城市设计的建设时序
(1) 第一阶段:整治区域城镇空间建设,明晰区域总体空间格局。从城市建设和空间形象上确定各城镇的发展建设重点,明晰城市地区的边界和重要联系轴线,初步形成区域的总体空间形象,创造识别性强的城市地区。
(2) 第二阶段:提取城市亮点,强化城市特色。在总体格局明晰的基础上,打造城市相关片区、轴线、节点以及文化产业,塑造特色形象,创造可识别城市地区。
(3) 第三阶段:全面提高建设质量,提升城市整体形象。这是新城发展的远期目标,体现“以人为本”的建设宗旨,提高城市建设的标准。
第三节 区域村镇建设
第40条 城镇建设
(1) 实施以新城、新城周边城镇为中心的城镇化战略,与城市空间布局和产业结构调整相适应,逐步形成分工合理、高效有序的网络状城镇空间结构。加强农村居民点的整合,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服务水平,推动产业向规模经营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农民向城镇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