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长沟(重点镇)规划总人口5万人,以贸易、工业为主的综合性小城镇,是房山西南综合经济区及邻近地区的经济中心。
(4) 大石窝规划总人口3万人,以现代化石材产业为主导的综合型旅游、商贸服务性质的城镇。
(5) 石楼规划总人口3.3万人,以农业为基础,重点发展商业、服务业等第三产业的综合型建制镇。
(6) 张坊规划总人口2.5万人,以旅游商贸服务业为主的建制镇。
第33条 山区优化乡镇
(1) 河北、十渡、史家营、大安山、南窖、蒲洼、佛子庄、霞云岭等乡镇处于山区生态涵养区,以煤矿和非煤矿山调整为契机,积极调整产业结构,以发展生态恢复产业、旅游休闲产业为主。
(2) 山区选择发展条件较好的河北、霞云岭、十渡为山区集中发展城镇。作为山区生态建设服务基地和旅游服务基地,人口相对集中,重点扶持配套交通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河北镇:规划总人口2万人,是房山区北部山区的经济、贸易、文化中心,山区通往平原腹地的交通枢纽,是京郊旅游风景区和水源保护区。
十渡镇:规划总人口1万人,是以旅游业为支柱产业,发展成为以拒马河为主轴的生态旅游发展城镇。
霞云岭乡:规划总人口0.8万人,是房山区西部山区的旅游服务基地,北京西部山区重要的生态产业基地。
第二节 区域整体城市设计
第34条 整体城市设计目标
从宏观层面确定房山的整体城市形态,提升地区整体形象,改善区域的环境质量和生活质量,建设目标为:
(1) 生态城市地区——山区、浅山区、平原区形成完善的区域生态体系
(2) 可识别城市地区——提取亮点,强化城市特征,构筑明晰的区域空间形态
(3) 特色城市地区——突出沿路人文历史和沿山、沿河的自然山水生态特色
第35条 区域整体空间结构
(1) 保持房山“山、水、田、林、城”共存、共融的城市意象。
(2) 强化“两轴、两带、多核、网络结构”的地区整体景观结构,各功能组团相对集中紧凑,严格保护绿化隔离带,使得整个城市地区结构形态因生态系统的融入而有机松散。
第36条 特色风貌片区
(1) 新城核心风貌区——体现房山新城现代城市宜居宜憩便捷、安全、生态特色以良乡高教园区、西南物流基地为主,体现现代新兴产业风貌
(2) 燕房现代工业风貌区——体现现代工业绿色生态特色和循环经济理念
(3) 平原城镇建设区——体现平原区新型乡村社区田园风貌
(4) 农田生态景观区——以大石河流域和小清河以西地区农业生产基地为主,体现平原区现代观光农业特色
(5) 西部山地生态景观区——体现世界地质公园和自然保护区的丰富自然山地景观风貌
(6) 滨水湿地景观区——在生态恢复基础上,体现小清河、大石河、拒马河及其支流沿河湿地自然、生态的景观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