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北台上水库水源保护区
构筑“生态修复、生态保护、生态治理”三道水土保持防线,建设清洁型小流域。以优化流域生态环境和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为重点,实施污水资源化战略,因地制宜,加大污水处理设施能力建设。建立垃圾集中收集清运封闭化管理体系。加大民俗旅游业的规范化管理和环境整治,确保水源安全。
(4)水源防护补给和应急水源保护区
建立严格的水资源保护制度,加大生态恢复和水源涵养林的植造,禁止一切破坏污染水环境、生态环境和破坏水源林、护岸林、与水源保护相关的活动。加大面源污染防治,减少化肥施用量。加大区域工业污染源的监控和老污染源治理,稳定达标排放。对新建项目,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杜绝新污染源的产生,以确保地下水源的安全。
8.2 新城绿地系统
8.2.1 规划目标与原则
(1)以创建“宜居城市”为目标,高标准构筑新城生态绿地系统,2010年达到“生态园林城市”的绿地指标要求,2020年全面实现系统完善、布局合理、指标先进、定额达标、公共绿地500米服务半径全面覆盖、安全和谐的生态绿地系统。
(2)合理布局多层次、多功能的各类城市绿地;发挥自然环境条件的优势,充分利用山形水系以及地貌特征,体现鲜明的城市特点。
(3)根据城市防灾减灾规划要求,完善城市避灾绿地系统,划定避灾绿地和救灾通道,满足城市防灾避险的功能要求,使城市绿地成为城市安全保障的重要载体。
(4)绿地建设应努力体现地方文化特色,坚持以地带性植物为主,科学配置乔、灌、花、草种植比例。
(5)在符合指标基本要求的前提下,提高城市外围生态景观绿地规模、保障城市内外生态廊道系统的完整连通,形成城乡一体、内外相通的生态绿地系统。
(6)沿城市的主导风向要保证和强化生态廊道的作用,特别是河流、水体等冷质下垫面两侧的空间要充分用于绿化,保证城市内外气体得到交换,使城市生态绿地的功能得到充分发挥。
8.2.2 绿地系统构成
山形水系等自然条件构成了新城绿地系统的基本框架。新城绿地系统主要分为城市公共绿地和城市防护绿地。
8.2.3 公共绿地
(1)怀柔新城城市公共绿地按照不低于16平方米/人的标准进行规划建设。
(2)新城公共绿地分布要符合各级服务半径要求,体现公共绿地的均布性,满足居民游憩需求,创造城市优美景观。
新城级公园为面积10公顷左右的综合性公园或专类公园,规划按每人不低于1平方米、服务半径3000米设置布局。
居住区级公园为面积在5公顷左右的综合性公园或专类公园,规划按照服务半径1000米设置布局。
带状公园和游园,是指沿街道、滨河等设置的宽度大于10米的带状绿地和分布于各类区域的道路红线以外、相对独立成片的小游园、广场绿地等,面积不小于0.3公顷,绿化占地比例不低于65%。规划按照服务半径500米设置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