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残疾人事业。不断提高残疾人的生活质量和社会保障水平,使残疾人生活基本达到社会平均水平,保证残疾人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实现“平等、参与、共享”的目标。推进无障碍设施建设,保证新建交通设施、公共建筑、居住区严格按照无障碍标准进行设计、施工、管理;逐步完成重点景区、公共场所、服务窗口的无障碍改造任务。
(5)殡葬设施。合理布局、方便群众,适量增加新城殡仪馆和服务站,逐步实现公墓建设的园林化和公园化。
7.7 邮政事业发展
(1)落实《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邮政发展目标,怀柔新城邮政局、所规划达到每一局所平均服务人口1万人的标准,基本建成布局合理、功能齐全、技术先进、服务优质、方便高效的邮政通信网络。
(2)按照3-5万人安排一处邮政局、1万人设置一处邮政所的标准,新城共规划有35个邮政局、所,其中规划新建4个邮政局,分别位于核心区、庙城、北房、杨宋等地区;在人口密集的城市中心地区和社区中心规划新建邮政所27个。
(3)邮政局一般需要独立占地,每处邮政局占地面积控制在1500平方米左右;邮政所可以与公共建筑结合建设,每处建筑面积200平方米左右,并保证邮政停车场地需求。
7.8 社区建设
(1)社区是组织居民生活的基本单位,随着居民委员会规模的调整,逐步把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和居住区、小区的规模统一起来,更好的发挥社区组织居民生活、完善服务的作用。
(2)构建居民生活的三级单元:基础社区(社区居委会,3000-10000人)、功能社区(4-6个社区居委会)、街道社区(10万人)。
(3)坚持居住区各类配套设施的建设,完善社区功能,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
第八章 生态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利用
8.1 区域生态环境保护
8.1.1 生态环境保护目标
(1)根据怀柔区“生态涵养发展区”的功能定位,怀柔区承担着改善首都大气环境质量,保护、供应、涵养北京饮用水源的重要任务。应坚持生态保育、生态恢复与生态建设并重的原则,保护自然山水格局,保护饮用水源、改善空气质量,建构新城的生态安全框架,营造健康的人居环境。
(2)到2010年,全区环境质量基本达到国家标准,建立起可持续的良性生态系统;到2020年,全区空气质量接近一级标准,特殊区域保持一级标准;所有水源区水质达到国家二级以上标准,农业污染得到全面控制,环境噪声符合相应国家标准,并建立起完善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和保护管理系统。
8.1.2 区域生态功能保护区划
依据地质灾害类因子、水资源因子、动植物因子、景观类因子、自然灾害以及人居类因子的不同,生态规划提出地质灾害防护区、动植物保护核心区、风景景观林区、水体保护区、水土保持区、人居安全保护核心区等生态功能保护区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