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条 发展目标
(1)交通便捷、基础设施完备的宜居新城。
(2)环境优美、山水景观独特的生态新城。
(3)经济发达、人民生活富裕的科技新城。
第39条 空间发展策略
(1)以生态新城为总体目标,从宏观至微观予以落实。
(2)挖掘文化、景观内涵,打造新城特色。新城结构围绕山、水进行组织,为城市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利用沿河绿带与周边山地农田联通,构筑绿化生态体系,制定生态新城建设标准。
(3)突出对全县域的辐射功能和核心带动作用,完善生活服务设施配套,规划建设现代化高水准的城市中心区,形成城市级的金融、商贸、文化中心。
(4)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强化潮河、白河与潮白河沿岸度假、休闲产业带的建设,落实休闲旅游与会议培训用地空间。
(5)创建绿色交通体系。
第六章 新城规模
第40条 人口规模
2020年密云新城规划人口规模为35 万人。
第41条 用地规模
2020年密云新城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40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控制在115平方米以内。
第42条 用地发展方向
城市主要向南、向西发展,预留铁路以西的城市发展空间,以利于城市的集约发展和塑造山、水、城相融的景观环境。
第43条 用地控制引导
结合密云县现状土地利用情况以及对水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保护要求,将密云水库以南的平原地区划分为八个功能分区。
(1)生态通道保护区:沿潮河、白河、潮白河、京密引水渠两侧,京承铁路以西主要地下水采集区,龚庄子和立新庄之间,大石岭和东白岩之间,冶山塔和山口庄之间约200米~2000米宽的控制区域。
控制建设要求:此区内严禁新增成片建设用地,尽量保留现有植被地貌,增加植物配置,提高绿化覆盖率。
(2)新城集中建设区:京承铁路以南,潮河总干渠以北,城西路以东围合的地区。
控制建设要求:围绕现状新城及其周边集约发展,是密云最主要的城市建设区。保持适当的建设密度,提高土地使用效益。高速公路的设计建设要为城市向南拓展预留足够的通道。
(3)会议、休闲旅游区:新城周边,白河两侧,冶山、南山近山地区。
控制建设要求:严格控制建设密度,尊重自然环境,力求建设与自然和谐共生。保持南山、冶山的自然生态,处理好建设区与自然山体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