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条 步行和自行车交通
提倡步行及自行车交通方式,实行步行者优先,为步行者及自行车使用者创造安全、便捷和舒适的交通环境。
(1)步行交通
步道的规划、建设和管理与车行道同步,并保证步道的有效宽度、路面平整和照明要求,保持步道的连续性。
实现步道和过街设施的无障碍化;除立体交叉口外,行人过街均采用平面方式,人形横道间距不宜超过250米;行人过街信号保证充足的过街时间。
大力改善行人交通环境;步道与自行车道、机动车道之间宜采用物理隔离。
(2)自行车交通
提高路网密度;避免设置立体交叉口;采用合适的道路横断面形式,改善自行车交通环境,使自行车交通与机动车交通分离。
保证自行车道的有效宽度、路面平整和照明要求,保持自行车道的连续性。
确保自行车配建停车设施的规模,并设置上盖设施;改善自行车与公共交通的换乘环境,提供方便的自行车公共停车设施。
适当发展清洁能源的助动自行车。
在滨河休闲带及南部浅山地区等地建设自行车旅游和健身专用道。
第90条 交通管理
(1)加强道路交通管理设施建设。
加快停车场的建设、合理施划路边停车位,缓解停车供需矛盾;完善现状道路的交通标志、标线、隔离设施及信号灯控制系统;渠化路口以充分挖掘和利用现有道路资源。
(2)推广使用绿色环保车辆。
加强车辆排放标准及车况管理;推广使用替代燃料或改良燃料。公交车使用低能耗的清洁能源车辆。
(3)提高道路交通系统的安全性。
加强道路交通安全工程建设及运输安全管理,提高交通安全宣传力度,加强对交通参与者的管理,预防交通事故的发生。
(4)建立智能交通运输系统。
扩展和完善交通信号控制系统、交通监测系统、交通诱导系统、紧急救援管理系统以及先进的公共交通系统,并集成为智能交通运输系统。
第91条 应急交通
充分考虑特殊交通运输的需要,提高交通设施的抗灾能力和可靠性,结合城市减灾的相关要求,建立应急交通机制,制定应急交通组织方案,提高城市交通的整体应急能力。
第十四章 新城市政基础设施
第92条 供水系统
2020年新城供水能力达到15万立方米/日,自来水普及率达到100%。
(1)新城与西田各庄镇建设统一的供水系统,实现区域基础设施的最优布局和有效利用,避免重复建设。
(2)新城采用分质供水系统,居民生活、公建、消防及工业(无自备水源者)用水统一由城市供水管网供水,市政、景观用水则使用再生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