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创造友好的步行和自行车出行环境
作为绿色健康环保的交通方式,步行和自行车出行比较适合延庆新城的城市规模和尺度,也比较符合延庆新城对生态保护的严格要求,因此应倡导新城内短距离出行采用步行和自行车出行方式并为其提供友好的环境。
(7)实现客货运输的分流
在客货运输量较大的方向建设多个运输通道,实现客货运输的分流,避免由于客货混行而影响通道通过能力,也可减少运营安全隐患。
(8)规范停车秩序,差别化的停车供给
规范停车秩序,严禁私停乱放。新城的基本车位(夜间泊车)要保证一车一位,对于出行车位的供给,要综合考虑新城不同地区道路交通设施承载能力、公共交通服务水平、生态环境等因素,实行差别化的停车供给政策。
第61条:对外交通
发挥交通设施的引导和控制作用,全面支持和引导北京城市空间结构战略调整。建立与延庆新城功能定位相适应的的对外交通联系,加强延庆新城与区域、中心城、其它新城以及县域各乡镇之间的联系。
加强新城和区域的交通联系,建设以货物运输为主的高速公路通道京包公路。
建设京包公路,与既有京张高速公路共同分担该方向巨大的交通压力,在新城与中心城之间建立更紧密的衔接,促进新城产业结构调整,实现承担部分中心城职能的目标。
加强新城与周边各新城的交通联系,促进西部发展带各新城分工协作,形成整体协调合力发展。
建立新城与各乡镇的联系,充分发挥延庆新城产业发展、新城建设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对周边地区的服务、辐射和带动作用。
第62条:道路系统
新城道路系统为方格网布局,路网由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组成。
根据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新城路网密度指标为5~7公里/平方公里,道路用地率不低于20%。
延庆新城规划道路总长度约为139.5公里,其中主干路26.8公里,次干路46.1公里,支路66.6公里。主干路、次干路、支路之间的长度比例为1:1.72:2.48。道路网密度为7.75公里/平方公里,道路网平均间距为258米。其中干道总长度为72.9公里,干路网密度为4.05公里/平方公里,干路平均间距为494米。道路用地率为22.1%。规划中道路网密度实行以人为本和与用地功能相适应的分区供给策略:居住区、商业区路网密度相对高些,以生活性道路为主;工业区路网密度略低,以交通性道路为主。
项 目 指标 比例(%)
主干路(公里) 26.8 19
次干路(公里) 46.1 33
支路(公里) 66.6 48
总计(公里) 139.5 100
路网密度(公里/平方公里) 7.75
道路用地率(%) 22.1